一辆公交车上“跑出?名全国劳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历经岁月洗礼?代全国劳模接续传承劳模精神,不断“上新”绝技绝活—–/h1>

一辆公交车上“跑出?名全国劳樠/h1>

来源9span>中工?工人日报
2021-06-28 07:18

  原标题:历经岁月洗礼?代全国劳模接续传承劳模精神,不断“上新”绝技绝活——(引题(/p>

  一辆公交车上“跑出?名全国劳模(主题(/p>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张嫱 杨明渄/p>

  在青岛著名景区八大关,有这样一支公交车队,它是青岛最早开通的公交线路之一,也是青岛首条沿海旅游线路、/p>

  新中国成立以来,6路公交线经受着岁月洗礼,这支公交车队以“家人般的服务”扎根青岛市民心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里先后诞生了5位全国劳模、/p>

  一支小小的公交车队,如何让几代人接续传承劳模精神?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海滨之畔的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6路车队驻地,探寻这支公交车队劳模“扎堆”的秘密、/p>

2020年获评全国劳模的6路线驾驶员王艳(左二)带领班组成员探讨车厢服务方法、/span>

2000年获评全国劳模的6路线驾驶员张丽霞在车厢推行“无人售票,有情服务”、/span>

  劳模精神成车队职工前行航栆/strong>

  一处百余平方米的公交停车场?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整齐排列,车体干净光洁,车内窗明几净,驾乘员们用仿真樱花装扮车厢,将加湿器“隐身”其中,车厢有限的空间内配有针线包、护理包、急救包、书报夹等用品,宛如一个温暖的小家、/p>

  发车在即,当班驾驶员郑婷婷身穿制服、佩戴白色手套,在车厢随手一摸,手套洁白如初。“这?路线对乘客的卫生承诺。”郑婷婷满脸笑容地解释道、/p>

  ?956年全国劳模张德香?995年全国劳模张蓉?000年全国劳模张丽霞?010年全国劳模刘艺?020年全国劳模王艳……”走进车队办公区域,6路线的历史徐徐铺展、/p>

  “一心为乘客服务,就是对党最好的报答”“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乘客一时为难”“无人售票,有情服务”“付公交车票价,享导游式服务”“十米车厢一个家”……五代劳模的服务格言见证着劳模精神的传承发扬,也记录着青岛公交事业的腾飞、/p>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晓泉告诉记者,6路线最早的发端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其间受战争等因素影响多次调整、停运,1951?月重新开通、/p>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批女乘务员,张德香带头使用普通话为乘客服务,还潜心摸索出“五心”服务法,成?路线最早的工作法,也是青岛公共交通行业的首个服务法、/p>

  1955年,6路线被青岛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服务线”,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青年服务线”。那面“青年服务线”旗帜也成了车队的象征,接旗、补旗、传旗成?路线历代劳模班组长的光荣传统、/p>

  如今?路线每迎来一批新职工,都要组织他们上一堂“线史教育课”,让每位新职工知道这条线路的“分量”,也让劳模精神成为引领车队职工前行的航标、/p>

1978年获“优秀乘务员”称号的6路线乘务员手持线旗合影、/span>

赵春青绘

  “老绝活”练成“新技能“/strong>

  行驶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一碗水不能溢出;无论交通高低峰,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所用时间一分不差;乘客提出任何线路换乘问题,都能够快速准确告知。“一碗水”“老秒表”“活地图”,这些看似严苛的技能要求,都是6路线驾乘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p>

  20世纪60年代,我国交通事业刚刚起步,为给乘客带来最佳乘车体验,6路线驾乘人员苦练绝技绝活,首创的多项“老绝活”成了青岛公交的“活招牌”、/p>

  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全国劳模张蓉为练就“活地图”本领,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为熟悉沿线单位,她经常下班不回家,查看周边环境、/p>

  第三代全国劳模张丽霞为更好地服务特殊群体,带头成立手语团队,利用休息时间交流学习,成为“手语达人”、/p>

  第四代全国劳模刘艺为练就“问不倒”技能,带领同事徒步走遍沿?1个站点,摸清200多个站名,整理出一套《车厢服务景点介绍》,穿插在日常服务中、/p>

  第五代全国劳模王艳为练就“一口清”,带领队员历经3个多月实地考察,将崂山?0多个著名景点的特色、位置、换乘信息整理成册,熟记于心、/p>

  王艳告诉记者,尽管现在乘客习惯用手机查询乘车信息,但她仍然将“一口清”的老传统保持了下来,全?00余条公交线路的首末班时间和发车方向,她都信手拈来、/p>

  时代变迁,光阴流转,从燃油车到燃气车,再到新能源车,公交车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舒适度不断提升,但6路线始终保持着“入队必过绝活关”和每年组织一次技能大比武的传统,更多的“老绝活”在传承创新中成了“新技能”、/p>

  驾驶员郑婷婷将周边景点、银行、公厕等信息绘制成图,张贴在车厢内方便乘客查看;驾驶员武?6年收?95张公交旧票据,将车厢打造成流动“纪念馆”,让市民感受青岛公交事业的巨变、/p>

  2010年,6路线“春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截至目前,累计推广服务法20余个、“老绝活?个,30多项创新成果荣获“全国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国家、省、市级荣誉、/p>

  一片赤诚传承“家”温?/strong>

  采访中,王艳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微微泛黄的照片中,一位女乘务员正搀扶着一位老人上车,荡漾在脸上的笑容真诚而亲切、/p>

  王艳告诉记者,刚参加工作时,曾作为新人?路车队参观学习,老一辈劳模工作的场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待客如亲的真诚深深感染着她、/p>

  1995年,6路线改为无人售票,为兼顾做好乘务员的服务工作,第三代全国劳模张丽霞细心揣摩,她自制票据“方便盒”供乘客取拿,还在车门等处安装把手,便于老年乘客上下车、/p>

  “一路走来,推动我成长的是乘客。”第四代全国劳模刘艺告诉记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外地乘客,还有4个小时就要上火车,想知道该怎样游览崂山。刘艺详细设计了游览路线,让他在青岛度过了难忘的时光、/p>

  这位乘客在感谢信中写道:“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处于就业茫然期,来青岛散心,被刘艺的热情服务感动。她让我认识到,工作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p>

  怎样才能让乘客更满意?这也是时常萦绕?路公交人心头的问题、/p>

  延续6路线的优良传统,王艳悉心体会乘客需求,夏天,购买藿香正气水、速效救心丸等药品;冬天,给座椅安装坐垫;雨季,为乘客免费提供雨具…?/p>

  2013年,王艳收到?0岁老人宋式镛为她亲手拍摄制作的一本相册、/p>

  两人结缘?008年的一个午后。那天突降暴雨,外出摄影的宋大爷上了王艳驾驶的公交车。见老人被雨水淋湿,王艳立马递上毛巾,并在老人下车时送给他一把雨伞。从此,老人经常乘坐王艳驾驶的公交车,并用相机记录下她服务时的身影、/p>

  聋哑小学生制作的新年贺卡、进城治病农民工送的锦旗、腿脚不便的老奶奶包的肉粽……经常有乘客用最朴素的方式向6路车队表达感谢、/p>

  如今,在一代代劳模的带动下?路车队涌现出了郑婷婷、吴纯宁、李宁等新生代驾驶员,她们提出的“打?7℃恒温车厢,让服务始终如一”服务理念,推行的“居家式服务”,延续了前辈的服务精神,继续将这份传承的温暖送到乘客身边、/p>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9span>尹文卒/span>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