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老有所为发光热 - 视频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焦点访谈丨老有所为发光热

来源9span>央视新闻客户?/span>
2022-03-29 10:10

  焦点访谈

  原标题:老有所为发光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老年人,他们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却并不服老,或者在利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发挥余热,或者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活动中服务社会,他们老有所为并乐在其中。而从整个社会来看,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需要老年人退而不休,参与到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中,既丰富老年生活,也能实现更大价值、/P>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关键时节,在四川乐山犍为县白家村的茶园里,忙碌的除了茶农,还有好几位老专家。这几位老专家都已经退休,在退休前他们都是当地茶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退休后,他们还想继续为当地茶业作些贡献,于是便主动做了志愿者,义务为茶农们提供技术指导、/P>

  这几年来,一直和茶农们并肩作战、共同培育茶园的还有一群远在浙江、平均年?0多岁的老专家。平常这些浙江的老专家们经常到四川乐山,和茶农们一起种茶。最近因为疫情,他们没能过来,心里很着急、/P>

  这些浙江、四川两地的老专家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源于我国为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推动“老有所为”而开展的“银龄行动”、/P>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现有离退休科技人员500多万人,他们退休后大多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渴望能继续为社会作贡献。他们都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积累,是社会一笔宝贵的财富。让这些老年人发挥余热,既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又能造福社会、/P>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 李晶9/STRONG>对这部分老年人,我国也一直在推行“老有所为”的探索和实践,希望能创造条件,把他们的愿望和社会需求相衔接。政府组织了能够帮助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的平台,很多公益项目,其中开展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全国老龄办组织开展的“银龄行动”、/P>

  ?003年开始,“银龄行动”启动。有关部门陆续组织一些大中城市离退休知识分子,以各种形式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提供支持和技术援助,行业涉及医疗、科技、农业、教育等。自开展以来,共有超过500万人次参与其中、/P>

  四川乐山的茶业援助项目就是“银龄行动”的项目之一,最新一期于2018年启动,由四川、浙江两省合作,邀请浙江和四川乐山资深的茶业离退休专家,共同为乐山的茶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P>

  茶农 黄平树:这些老专家来的时候都是很高龄,当时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路都是泥巴路,搀扶着他们到现场去指导、/P>

  这些义务服务的老专家给当地茶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他们从中国农科院为当地选育茶叶良种,并无偿提供种植,目前已推广1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茶新品种繁育基地之一。老专家们还帮助开发了茶业品牌,促进当地茶产业升级换代,极大带动了农民增收、/P>

  “银龄行动”是我国养老工作中推动“老有所为”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余热、/P>

  ?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就专门指出: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银龄行动”,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建设高层次老年人才智库,在调查研究、咨询建言等方面发挥作用、/P>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 李晶9/STRONG>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积极老龄观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在社会层面来看,产业机构的调整、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为老年人再就业和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务提供更多机会,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是非常有益的,促进健康,延缓衰老,增加老年人自我价值感、/P>

  不过专家也指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参与社会或实现再就业的渠道还比较缺乏,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P>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老年学研究所副教 谢立黎: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还存在一些阻碍,比如说老年人的就业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信息平台和渠道也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应该尽快完善老年人的劳动就业相关立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P>

  老有所为、为社会作贡献,只要有这个心愿,不管是哪个行业,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发热、贡献力量、/P>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辽宁大连市有很多志愿者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张云香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前些天,张云香主动向社区报名,申请参加一线志愿服务。在对她的身体状况做了细致地询问和检查后,社区同意了张云香的申请。这些天,每天一大早,张云香便来到防疫检测点做卫生清洁工作。等到核酸检测开始,她还要到现场维护秩序、准备检验物资,忙得不亦乐乎、/P>

  老有所为、为社会作贡献,有的是在疫情防控这样的关键时刻,有的则是默默坚持了很多年。在郑州火车站的广场上,一个标有志愿服务站的红顶房子格外醒目。很多旅客遇到困难,都会到这个红房子来求助。从问路、充电、换零钱,到寻人、寄存、发快递,需求五花八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是一群平均年?1岁的老人,他们以前都是铁路系统的职工,退休后自发组成了这个服务队,大家习惯叫它“老年雷锋团”、/P>

  帖淑敏今?8岁,2014年加入这个老年雷锋团,成为一名志愿者。帖淑敏刚退休时,状态曾经很不好,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帖淑敏得知了这个老年雷锋团,于是主动报了名、/P>

  郑州老年雷锋 帖淑敏:每次来值半天班,四五个小时,虽然累,但是能为旅客解决实际困难,旅客经常对我们竖大拇指,说老年人真棒,累但是快乐着!和老同事们在一起共事,不感觉孤单了,特别开心、/P>

  和帖淑敏一样,老年雷锋团的很多人都是在加入了这个团队之后,找到了人生新的价值。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为要经常面对各种新问题,团队成员们也不断去学习新知识,心态变得更加积极和阳光、/P>

  目前这个老年雷锋团共?3名成员,年龄最大的91岁。为了让这样的老年志愿团队能更长效、稳定发展,当地有关部门也不断提供一些细致的保障措施、/P>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 王自立:郑州市有关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为他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8万元左右的志愿服务经费,车站管委会还给他们提供一些办公用品、/P>

  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也有各种灵活的方式,既可以像郑州的老年雷锋团那样,面对面帮助别人,也可以根本不见面,只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就能很酷地为社会作贡献、/P>

  吴於人退休前是同济大学的一名物理学教授?018年,已经退休的吴於人和同济大学几位教授、博士一起成立了一个物理科普工作室,叫“不刷题俱乐部”。他们制作了许多物理知识小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希望让普通大众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物理知识、/P>

  因为既有知识含量,又生动有趣,这些视频非常受网友欢迎,吴於人也在网络走红,拥有了280万粉丝、/P>

  平均每周更新三条视频,吴於人和团队成员要写脚本、做实验,还要自制一些“教具”,工作量很大。不过吴於人觉得,她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P>

  同济大学退休教 吴於人:我希望物理学能够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让物理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希望孩子们不怕物理,把涉及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科学技术基础的物理学学好,所以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手段我都要尝试、/P>

  像吴於人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紧跟时代,利用新科技、学习新技能,在人生道路上就能一直拥有一颗年轻的心、/P>

  “银龄行动”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方面说明,很多老年人在身体和精力允许的条件下,有意愿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印证,社会也需要老年人能够积极面对老年生活,需要他们有所作为。目前,要把积极老龄观落到实处,破解老有所为的难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制度,需要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不断探索,用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活动、有效的激励,让老年人拥有更精彩美好的夕阳红、/P>

  制片人丨李作诖/P>

  主编丨庞小薇

  编辑丨李 郭臻

  摄像丨刘 苏泽?/P>

  策划丨余仁山

  责编丨刘小萍 马汝涚/P>

  剪辑丨张文庆

责任编辑9span>陈莉辈/span>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