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点這/p>
原标题:处暑时节,如何防秋燥、解秋乏>/p>
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 ”,处暑之意,指暑气渐消,气温逐渐下降。值此时节,人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又该如何调整?为此,人民网采访了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韩娟、/p>
韩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处暑时节,由于天气逐渐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易疲劳等秋燥、秋乏之症状。根据“燥者润之”的原则,饮食应以养阴润燥的食物为主,可食用芝麻、蜂蜜、银耳、百合、乳制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同时,忌辛忌苦,辛味发散泻肺,苦属燥,苦燥易伤津液,故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p>
“科学饮水是缓解秋燥最简单的方法,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小口频饮,以养阴润燥,补充身体损失的津液。”韩娟指出,每天至少?500?700毫升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如果实在不想喝白开水的话,可以考虑淡茶水、柠檬水、百合水、山药水、梨水等。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p>
处暑时节,为何人们会产生秋乏?韩娟解释,因为盛夏时分人体消耗过多能量、损伤正气,夏季虽过,但身体功能未能及时恢复,容易产生疲惫感。对此,她建议,尽量在子时以前入睡,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夜寝时,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保护身体阳气。适当锻炼,如早晚散步、打八段锦等。平时多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也有助于缓解秋乏。(陈子源)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