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32;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机床上的“雕刻师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22年来,张伟与团队坚守工匠精神持续开展技术创新—–/h1>

筑梦现代?#32;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机床上的“雕刻师“/h1>
来源9span>中工?工人日报
2024-04-27 07:57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p>

原标题:22年来,张伟与团队坚守工匠精神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引题(/p>

机床上的“雕刻师”(主题(/p>

杨明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张嫱 通讯 宋洁

4月的山东烟台春意正浓,在方圆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机械二厂的车间内,数控车间主任张伟站在操作台前,一手旋转摇杆,一手调节旋钮,目光紧盯着车刀一分一毫的移动,精神高度集中,额头上慢慢沁出了汗水、/p>

“一个数字的差别,就可能改变机器运行的轨迹,甚至可以决定一件物品的成败,不能有0.01毫米的偏差。”张伟说、/p>

精度要求高、物料规格多、工艺过程复杂……为了给“硬骨头”凹造型,张伟在机械加工岗位上一干就?2年、/p>

2002年,张伟从烟台二轻工业学校毕业,进入方圆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机械二厂,成为一名普通车床工人。刚入职的他,对机械加工的认知几乎是一张白纸。学历不高,就主动自学,积累了近10万字的工作笔记;为了练手艺,以车间为家,日复一日苦练基本功、/p>

靠着一股韧劲,张伟仅用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车、铣、钻、刨等加工操作方法和较全面的机械加工技术,在公司举办的“新职工技能大赛”上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车间的光荣榜上,开始有他的名字、/p>

公司成立数控车间,由于专业人员紧缺,陆续选培年轻技术骨干到数控车床岗位。张伟就是被选中的一员、/p>

在数控车床的控制面板上录入一行行程序代码,车床开始高速运转,一个复杂的零部件逐渐展现出它的雏形……刚到数控车间时,看到车间师傅娴熟的操作,张伟被深深吸引了。“那要是我做出来的多好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数控技术、/p>

张伟对数控加工从不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一步步成长为班组长、车间主任;所驾驭的机械设备,从价值数万元的传统机床变成造价数千万元的镗铣加工中心;所研制的零部件精度,从最初的粗车零件晋级至误差控制在0.01毫米、/p>

对张伟来说,攻克工艺难关、突破技术障碍才是极致追求、/p>

2018年,“张伟工匠孵化工作室”刚成立不久,就接到一个“棘手”订单,要求生产大型泥浆泵壳,用于海上钻井平台。恶劣的使用工况,对泵壳加工尺寸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订单还要求实现2600毫米的加工深度,这已超出当时公司最先进镗铣设备的作业极限、/p>

张伟与团队成员一起夜以继日开展试验,经过数十次材质、形状的搭配测试,最终完成生产任务、成功交付订单,还为公司节省了约10万元的生产经费、/p>

2023年,张伟带领团队创新完成了全球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液体火箭推进剂箱的加工项目、/p>

“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张伟解释,以往的钢、铝、铜等都有相当的刚性,把工件固定在转台上匀速旋转,控制刀头就能稳定切出剖面。可新材料的刚性极差,固定在转台上就会这里凸出一点、那里凹进一点,旋转切削一圈就变得厚薄不均、/p>

在连续两天无功而返后,张伟决定换一个思路:在原工装基础上改进找正的方式,减少了整圆过渡段的弦长的误差,并且节省了找正时间,同时优化圆跟踪刀具的弹簧机构,保证在车刀参与切削时克服工件和刀具刚性不足的振刀问题,彻底化解了薄壁航空铝材料的加工难题、/p>

20多年来,张伟从青涩学徒成长为行业专家,他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汇总成册,举办培训班传授给一线职工,带出?0多位高徒,多人获得市县两级首席技师和技术能手称号,成为企业不同领域的“佼佼者”、/p>

责任编辑9span>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