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期待“春色满园”-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社评

“产改”,期待“春色满园”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陈俊宇
2020-11-03 07:56:2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江苏探索的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我们期待更多地方涌现出更多样、更丰富的经验,期待全国“产改”“春色满园”。

  为技师与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搭建“立交桥”;为道路清障员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工作室建立联盟搭建平台;推动企业与职工签订技术创新专项合同……近期《工人日报》推出“江苏‘产改’进行时”系列报道,介绍江苏省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新经验、新探索。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作为制造业大省、产业工人大省,江苏有2300万名产业工人,但结构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仅占20%,非公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产业工人队伍现状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尚有一定差距。

  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是“产改”的总体思路。江苏的方案聚焦制约产业工人发展的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环境生态等全方位发力,努力打破制约产业工人成长进步的现实藩篱。

  把职工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作为发力点,把制约发展最直接、最突出的短板作为突破口,这是江苏的经验之一。比如,道路清障员是伴随高速公路发展而出现的新兴职业,由于长期缺乏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工找不到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的方向。江苏交通控股公司下属的宁沪高速公路公司,历时一年编制出130万字的“清障岗位技能鉴定体系”,填补了行业空白,更让相关职工有奔头、看到希望。

  企业是产业工人的聚集地,对制约产业工人发展的矛盾感受最敏锐,对怎么改也更有发言权。江苏“产改”面向基层、面向企业。比如,在一些高科技企业,技能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现实中,技术工人成为高级技师后,就遇到职业“天花板”,缺乏继续成长的内生动力。在江苏实施改革的相关公司,量身定制了10级晋升阶梯和5级发展通道,并为技师和工程师跨界发展搭建“立交桥”,大大激发了技能人才的职业进取心,提升了技能人才的职业成就感。

  各地情况有别、企业问题各异,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江苏坚持地方试点注重全面性、带动性,企业试点注重创特色、出亮点,部门试点注重攻难关、解难题。比如,针对职工在技改创新中的作用长期被企业忽视的问题,江苏着力在不同地方、不同企业探索不同的改革路径。有的企业探索推广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推动企业健全按技术、贡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有的企业尝试在技术职称上越级评定,有的企业则在奖励模式上寻求突破,都收到不错的成效。

  时下,各地“产改”在持续推进,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举措。“产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际推行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与阻力。各地只有多为“行”找方法,少为“不行”找借口,才能切实推进改革的前行。

  在探索中创新,在务实中落实。江苏探索的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我们期待更多地方涌现出更多样、更丰富的经验,期待全国“产改”“春色满园”。

编辑: 宋环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