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生产,悲剧的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事-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社评

“带病”生产,悲剧的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事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2020-09-30 07:01:2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千万别觉得近年来事故少了,就可以放松安全生产这根弦儿。不论“伤筋动骨”还是“头疼脑热”,忽视安全的“带病”生产,事故就难免会成为“连续剧”。避免悲剧不能只凭运气,吸取教训也不能总是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

  据应急管理部官网9月27日消息,9月27日零时许,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松藻煤矿井下2#大倾角因皮带燃烧造成一氧化碳超限,17人被困。另据央视报道,该煤矿为重庆最大的煤矿,属国有企业,目前救援已结束,16人无生命体征,1人送医抢救。目前,应急管理部已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处置工作。

  悲剧发生,令人痛心。事故骤然夺走十几人的生命,背后无疑是十几个家庭的悲痛欲绝。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和更多细节,加强监管,告慰遇难者和家属,自是必须。同时,以此悲剧为切口,总结矿难事故的原因和特征,剖析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漏洞,防患于未然,无疑更加重要。

  2015年,黑龙江省一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1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原因正是皮带着火,有毒气体导致矿工窒息身亡。随后原国家安监总局通报其问题时指出,检修、维保等环节不到位,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就在今年6月,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渝南分局曾对发生事故的松藻煤矿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监察,抽查了5个工作面,发现9条安全隐患,并立案查处1起。公众不禁要问:查出了问题,整改了吗?整改得彻底吗?此次事故是不是凸显该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就在此次事故发生前不久,应急管理部发布《矿井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要点》,指出“矿井外因火灾由明火、电火花、机械摩擦、爆破等外部热源引起,主要发生采掘工作面、皮带巷等地点……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遇险人员中毒伤亡。”既有前车之鉴,又有主管部门的专业指导和提醒,一家大国企还是对隐患视而不见,风险管控机制失灵,这实在令人胆战心惊——海恩法则告诉我们,如此“带病”生产,悲剧是注定的,只是或早或晚。

  过去很多年里,“矿难”这个词是很多地方和家庭不可承受之痛。彼时,不少矿难的原因集中在安全设施设备不足、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技术不达标却私挖冒进等。随着各级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量不达标的中小矿企被关停,同时整合提升大型矿企,让安全生产有了更多保障。截至去年9月,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6年、较大事故连续14年、重大事故连续8年下降,这着实体现了相关治理工作的重大成效。

  但是,某种程度上,近年来一些事故渐渐向小隐患引发大事故方向演变。比如去年江苏响水爆炸事故,起因是违规贮存废物导致自燃,引发爆炸;2016年江西丰城发电厂坍塌事故,原因是违规拆除冷却塔筒壁模板,导致负荷过大而坍塌。这些教训提醒我们:不起眼的隐患,同样可能引发大的危害,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用发展的眼光、以安全意识为导向,审视生产活动各个环节,查找安全漏洞,设置更有效的“保险丝”,及时“熔断”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举一反三,从一起事故中剖析、推演出共性问题,避免重蹈覆辙式的悲剧一再出现,做到警钟长鸣。

  千万别觉得近年来事故少了,就可以放松安全生产这根弦儿。复工复产后更不能为了抢工抢时而让安全防护机制空转。不论“伤筋动骨”还是“头疼脑热”,忽视安全的“带病”生产,事故就难免会成为“连续剧”。避免悲剧不能只凭运气,吸取教训也不能总是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