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不能让公众一头雾水-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社评

信用管理,不能让公众一头雾水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林琳
2020-07-15 06:49:4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人们到底应该有几份信用档案?里面应该记录哪些项目?失信的记录会跟随人们多久?如果出现问题,如何补救、修复?公众的建议、意见如何被倾听?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权威、科学的答案,不能稀里糊涂。

  《新华每日电讯》7月13日的报道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信用管理的话题又刷了一波存在感。多地出台规定,将隐瞒疫病史、接触史,拒不执行小区封闭式管理,公共场所故意不佩戴口罩等,列为失信行为。报道同时指出,时下的信用管理及对失信行为的界定呈现“箩筐化”的趋势,不时受到质疑。

  无论是做人、做企业,还是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时时面临着诚信、守约的问题。尤其对于个人,诚信堪称安身立命之本,不讲诚信的人,可能处处受阻、时时受限。

  但现实中,信用管理出现不少问题和争议。正如上述报道中说,信用惩戒出现了泛化、“箩筐化”的趋势,一些地方什么东西、什么事情都往这个筐里装,欠物业费、闯红灯、对父母是否孝顺、是否参与了献血,等等,有些是“减分项”,有些是“加分项”。

  一旦信用惩戒成了“筐”,那么这“筐”由谁装、装什么、怎么装、装错了怎么办?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导致人们一提起信用管理、征信档案,往往一头雾水、一脸懵。

  目前,国内存在两套信用系统,一套是央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通俗的“征信”,与人们的信用卡逾期等经济行为相关;另一套是国家发改委主导的社会信用系统,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关联,比如霸座、献血等。

  但普通百姓能搞清两者的区别吗?有贷款忘了还,是征信有问题还是诚信有问题?在旅游景点有不文明行为、没有执行垃圾分类,会被记入征信档案还是信用档案?时下流行的“联合惩戒”,究竟是跟哪个系统联合、挂钩?

  严重的是,相关地方和一些工作人员对此也是“傻傻分不清”。同一件事情,有的地方纳入了征信范畴,有的地方列入信用行为;一些文件、规定中,涉及信用的表述,也多不统一。

  概念都没搞清,落实起来自然稀里糊涂——张三认为应该往这个筐里扔,李四觉得应该往那个筐里扔;王五想装胡萝卜、土豆,赵六想装西红柿、鸡蛋;今天放进去,明天又拿出来……

  必须明确的是,信用惩戒管理不是相关部门自娱自乐的游戏项目,它是深切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十分严肃的社会管理。

  信用记录有问题,买房、贷款可能受限,找工作、评职称、评优评先可能被暂缓;除了减分项、不良记录,一些地方还设置了诸如“无偿献血”等加分项、奖励项,这也意味着一些人明明没做错什么,但信用分就“低人一等”了,这引发人们对其公平性的质疑。还有,不少行为已纳入法律法规调整范围,如果再挂钩信用,是否意味着二次处罚?此外,相关人员可能疏忽大意,把给张三的惩戒放到了李四的记录里,或者无中生有,给明明没有信用卡的人作了“逾期未还”的不良记录,而被记录的人纠正起来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甚至更久……

  人们到底应该有几份信用档案里面应该记录哪些项目?失信的记录会跟随人们多久?如果出现问题,如何补救、修复?公众的建议、意见如何被倾听?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权威、科学的答案,不能稀里糊涂。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社会信用法立法提交了议案提案。亦有报道显示,社会信用法立法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一些地方人大和政府也颁布了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诸如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成熟。这些都为一部统一、权威的社会信用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用高层级的立法终结时下信用管理的混乱和无序,人们期待,相关工作抓紧提速。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