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故宫,创新带来的变化可能超出我们想像-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社评

“云游”故宫,创新带来的变化可能超出我们想像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2020-04-07 07:14:2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当游客对“云游”故宫的态度由“过瘾”变为“上瘾”,当接受无接触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习惯,那么,不用怀疑,一场消费和服务的变革已然开启。

  “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因疫情而闭馆70多天的故宫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开启了2020年“云游”故宫直播。两天三场、每场两小时的直播,带观众探春紫禁城,共赴“云上”故宫之约,全程有故宫专业工作人员引领和讲解,为观众介绍文物与掌故,以及游览路线上值得驻足的看点。仅4月5日的首场直播,在央视新闻抖音平台的在线观看人数就超过1亿人次。

  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观众远程“云游览”,是一些文旅单位顺应防疫需求的另辟蹊径之举。自今年2月开始,陆续有布达拉宫、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几十家国内著名景点景区和博物馆举办了“云游”等直播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

  就拿此番“云游”故宫来说,没有了游客的喧嚣,无须足迹必至、日行万步,通过移动的镜头就可以饱览故宫春景,体验专业的导览服务——隆宗门牌匾上为什么扎进一根生锈的箭头?为什么只有慈宁宫牌匾是满蒙汉三种文字?故宫“萌物”壁虎、小猪又藏在哪里?直播为观众娓娓道来,让云游览多了几分值得品咂的趣味。讲解人员还给观众推荐冰窖、临溪亭等实地游览时的歇脚地,满满的干货让网友直呼“过瘾”。

  故宫遇上“直播”,其实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故宫就第一次自主直播了“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2019年元宵节故宫“上元之夜”,不少幸运“入宫”的网友和平台也自告奋勇地架起设备,客串了一把“云游”主播。可以说,直播已经成为时下博物馆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而疫情只是充当了催化剂,刺激了市场的潜在需求。网友的话说得好,疫情暂时阻断了我们踏春故宫的脚步,却阻挡不了我们触摸历史文化的渴望。更有专家表示,虽然“云春游”是非常时期的特殊选择,但直播看文物是势在必行的生活方式。

  客观而言,此次直播仍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直播卡顿,讲解相对严肃,互动较少。但这种深挖观众需求、求新求变的尝试,还是值得肯定的。

  以“云游览”“云直播”为代表的数字文旅,为疫情期间艰难度日的文化旅游业打开了一扇窗。同时,更多的行业和企业也积极站上“非接触经济”的风口,从供给侧出发自我转型,积极寻找新的机遇和增长点。比如,一些餐饮企业尝试将半成品送至消费者家中,由厨师通过视频连线,远程指导消费者在家中烹饪;一些原先主攻线下培训的行业跻身线上教育领域,由此觅得发展新蓝海;一些早餐门店开辟自提领餐业务,用户在手机上下单,路过门店时从自提柜领餐,全程无需排队等待,无需人工服务;一些酒店以机器人替代服务员,为客人提供自助入住和送物等无接触服务,等等。

  其中,有些确实是随机迸发出的灵感火花,属应急之策,有些则开启了行业新变革,甚至可能带来行业的重新洗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在政策、制度方面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深挖需求,拥抱变化,春日里一场“云游”故宫,在给我们带来新鲜游览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服务业发展的深层启示。深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让既有服务产生更多附加值,培养用户更丰富的消费和使用需求,行业发展才能不断拓展生机。

  当游客对“云游”故宫的态度由“过瘾”变为“上瘾”,当接受无接触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习惯,那么,不用怀疑,一场消费和服务的变革已然开启。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更多优秀工人走上劳动教育课讲台

    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并且“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并且培养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 中工时评: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7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次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挑战,只有携手应对,众志成城,方能化危为机,共创美好未来。

  • 中工时评:借口疫情严重搞就业歧视,绝不容许!

    疫情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但我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则是永恒的。某些地方和企业以疫情严重为借口做出就业歧视的荒唐行为,从小我方面而言是过度的应急反应;从大我方面而言,是损害战“疫”大局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失德违法行为。对此,有关各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迅速纠正,严肃查处。

  • 中工时评:积极有序推进抗疫一线职工疗休养

    目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援汉医疗队开始回撤,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交通卡口和防疫检查站陆续撤销,不少景点有条件恢复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工会也开始恢复本年度的职工疗休养计划,例如杭州市总工会组织100名坚守社区防疫一线的职工走进余杭大径山开展疗养。

人物

  • 缺人、缺物、缺时间,火雷“两座山”到底咋按时完工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万多名建设工人倾力抢建,他们用“中国速度”创造出十多天内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奇迹。1月23日,武汉市决定在蔡甸知音湖畔修建一座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项目的牵头单位是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总指挥是陈卫国。

  • 【你有多美】战“疫”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4月1日,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无锡队员结束集中休养回家的日子。这一天,来自无锡市人民医院的队员浦浙宁终于见到了阔别68天的妻子李心意。

  • 一位重载司机的心愿 | 夜听 · 铁路战“疫”故事

    2020年春天,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打乱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中华儿女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祖国万里铁道线上,200万铁路人严防控、抗疫情,抓生产、保畅通,运人员、送物资,他们奋勇逆行、不惧风险,在战“疫”中挺起了钢铁脊梁,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铁路人的忠诚和担当,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 中国人的故事|陈俊贵:点亮天山深处的英雄之光

    戈壁荒滩、雪山湖泊、森林草甸……走过无数条路,这条隐秘于天山深处的独库公路,令无数人魂牵梦萦。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