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标配”急救设备,留住更多宝贵生命-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社评

公共场所“标配”急救设备,留住更多宝贵生命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2019-12-25 07:12:1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提升全社会对公共场所配备必要急救设备、设施的重视程度,立法规范,尽可能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新华社12月23日报道,在公共场所遇到他人突发急病倒地,因找不到急救设备无法有效施救而眼睁睁看着生命逝去……积极创造及时救治的条件,成为公众期盼。2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四次审议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明确,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

  不少人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场景:有人在公共场所突发疾病,或者遭遇交通事故急需救治,这时,没有急救知识和经验的人不会施救;具有急救能力的人因缺乏必要的设备、设施而不能有效施救,只能无奈等待急救车的到来。其后果往往是一些有可能被从死亡线上抢救回生命的人,因为失去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而遗憾离世。如此状况令人无比痛心。

  对照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因急救设备、设施配备缺失倒在公共场所离世的人给其家人带来的悲痛,考虑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情况,将公共场所配置急救设备、设施入法,这样的制度温暖是社会需要、公众渴望的。

  今天,各类交通事故、意外灾害、心脑血管疾病增多等突发事件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54.4万例,心脏骤停的死亡率高达90%,并且一些公共场所是心脏骤停的高发地点。被誉为“救命神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各类公共场所中仅有少数配置。

  在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作为公共急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不少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经验是优化配置、法律保护以及技能培训。而这恰恰是我国急救体系的短板。因此,提升全社会对公共场所配备必要急救设备、设施的重视程度,立法规范,尽可能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倒逼有关部门确保资金到位、明确管理职责、加强人员培训,是很难做到的。

  公共服务中,没有那一项能比挽救生命的服务更为重要。将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入法,引导相关主体提高认识,形成较为完备的急救设备、设施配置体系,才能为急救赋能,为生命护航。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公共场所的具体情况等等因素,但对于一项有利公众健康的制度,早一天行动比晚一天行动要好。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将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入法开始,构建起更为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将可能的遗憾降到最低,留住更多宝贵的生命,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顺时应势,担当作为,大力推进工会新媒体建设

    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新闻宣传和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的主阵地就在哪里。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工会要切实承担起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确保中国工运事业长青,必须过互联网这一关。

  • 中工时评:“被结婚”之类现象不但有解,而且必须有解

    这两天,贵州一位代女士因为多年前身份证丢失而“被结婚”的新闻,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面对代女士被他人冒用身份证件、伪造户口资料进行结婚登记的事实,河北省的民政部门竟然表示“无法撤销”。

  • 中工时评:网络公益筹款平台莫成商业工具

    一家免费大病筹款平台最近被曝光,其存在工作人员诱导病患瞒报信息进行筹款、根据筹款数量领取业务提成、套用固有模板博取公众同情等问题,引起舆论关注。据新华社报道,存在此类问题的公益众筹平台不只这一家,除了线下地推之外,有的平台对筹款申请和资金监管不严,善款筹措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池利息去向也不透明。

  • 中工时评:让令人揪心的安全事故少点,再少点

    经过多年倾力治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临近年关,发生在各地的一些事故仍令人揪心。

人物

  • 让温暖人心的举手之劳多一些

    从更高的标准看,将人性化与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也应该成为一种规矩。如何让流程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性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余涛宏:以志愿精神服务社会

    余涛宏是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大一新生。前不久,在参加地铁志愿服务时,他看到一名乘客在自动扶梯上摔倒,便第一时间从楼梯上冲下来,及时按下了紧急暂停按钮。他快速反应扶起摔倒的乘客,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回看现场视频,由于速度过快,余涛宏没有站稳,几乎是“连滚带爬”。

  • 浙大“神仙笔记”告诉我们什么

    在感动之余,不妨多想想如何从“神仙笔记”中汲取自己需要的那份营养。

  • 失误,还是失格

    就砸挂本身,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禁忌的。一般看来,相声界对砸挂的禁忌约定是遵从并受制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尤其体现在谨防失尊伤雅,维护人伦德性方面。而张云雷,恰恰就是在拿人砸挂时逾越底线,猥琐之语脱口而出,从而激起公愤。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