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协商,让事实和数据“会说话”-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社评

集体协商,让事实和数据“会说话”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陈晓燕
2018-11-16 07:20:45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东华公司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数据模型,以此推算出职工工资增长的参考数据,这是工会加强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性、科学性探索的一个生动实践。

  工资集体协商中职工工资要不要涨、涨多少才合理,是很多从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工会干部都会遇到的难题。这个难题在江苏省一家企业有了科学而便捷的解决“公式”——据《工人日报》11月13日报道,江苏省东华汽车实业公司工会建立了一个工资增长的数据模型,根据社会经济指标与企业竞争性指标的变化,推算出职工工资增长的参考数据。以此作为协商依据,协商双方都信服。

  工资是工资集体协商中职工的核心诉求。工资要不要涨、怎么涨,直接涉及劳动双方利益,一向是双方协商时“锱铢必较”的焦点议题。我国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实践中,一般由工会向企业方发出集体协商要约,并提出工资调整要求,经双方协商达到彼此认可的结果。因此,工会确定的工资调整目标要求是否科学、合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协商能否顺利推进、职工合理利益能否实现。

  确定科学合理的工资调整目标要求,既要考虑职工工资实际情况、对工资的诉求,也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职工长远利益,努力找到劳动双方利益契合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资集体协商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则,比如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情况、地方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指数等依据进行协商,但这些参考依据仍然比较原则,职工及工会干部往往很难把握这些数据间的关系,协商时容易处于被动。

  要达到理性、公正的协商,不仅要拿事实和数据说话,还要让事实和数据“会说话”。东华公司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建立科学的工资增长数据模型,以此推算出职工工资增长的参考数据。

  这个模型一方面将职工工资增长与CPI、社会平均工资等社会经济指标挂钩,另一方面与企业主营收入、主营利润、人事费用率、人均销售利润率等企业经济发展指标挂钩。它具体表现为一套成体系的数学公式,将每一年的相关数据输进去,即可算出工资增长的参考数据。模型坚持劳动双方互利共赢原则,既努力满足职工愿望,又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职工长远利益;坚持让职工工资既有保障性增长,又有激励性增长。以此模型,该公司集体协商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了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发展水平同步,也在职工与企业之间构建起命运共同体。

  东华公司的做法是工会加强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性、科学性探索的一个生动实践。这样的探索在当前非常需要,不仅在企业层面需要,在区域和行业层面同样需要。经过多年努力,各地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有了很大提升,但一些地方存在工资集体协商质量不高、职工不十分满意等现象,原因之一是工会干部或职工方协商代表“不会谈”“不善谈”。因此,着力提升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专业水平,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且不同地方和行业、企业面临的情况不一样,协商要注重因地制宜。其中,基层工会干部或协商代表通常有着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从为职工争取尽可能多的合情合理的利益、促进劳动双方共赢出发,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着力探索科学协商的技巧方法,相信有越来越多地方会开出像东华公司“协商公式”一样的“经验之花”。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论严书记的倒掉

    严书记终于倒掉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11月13日讯,据四川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四川省委批准而今深陷铁窗的严春风严书记可能至今都没想明白,前妻在幼儿园家长群的一句霸气宣言,“陈老师道歉!否则让你们集团领导来给我解释对严书记女儿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会成为压倒他仕途生涯的最后一根稻草。

  • 戴建业:有趣的灵魂穿越时光

    “华师戴建业”最近红遍网络,穿梭于人民网、新华网这样的机构媒体,以及抖音这样的视频平台,获得超高流量,超多粉丝,以及无数“送上来的膝盖”。戴建业何许人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友昵称“麻城老头”。据学生说,戴老师有两大标签,一是麻城普通话,浓到快了听不懂,二是T恤扎在松紧腰运动裤里,长年如一日。

  • 采伐蕙兰无罪案彰显法治的力量

    2018年11月8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人民法院对4起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再审公开开庭审理,经评议后当庭宣判此案由卢氏县检察院公诉后,卢氏县法院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秦运换等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 郭树清:推动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坚决消除金融服务民企的隐形壁垒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经济日报记者11月7日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记 者: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什么会在全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什么企业界和金融界都很振奋?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