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5月7日,“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重装开馆。图片来源,央广网。
据今天《工人日报》头版报道,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接的探路者,天津市原创、首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了“鲁班工坊”建设。自2016年第一个“鲁班工坊”落户泰国,目前已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建成8个。
舆论常说,中国职业教育“技不如人”。所以,读此报道,倍感振奋。振奋之余,更为天津市深耕职业教育的创新理念和诸种举措叹服。
“鲁班工坊”为何这般火?据报道,这和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职教的持续改革创新息息相关。天津有着深厚的职教积淀:从100多年前的“工学并举”,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半工半读”;从200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到2010年升级建设全国唯一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再到目前的示范区升级版(职教4.0版)建设,天津职教紧跟改革开放步伐,理念不断更迭创新。多年来天津不断创新探索新形势下“工学结合”职教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发展国有民办、集团化办学等多元办学体制;出台做大做强做优职教八项举措,将打造世界先进水平职教纳入“双一流”建设项目,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教发展新模式。
正因为有多年深耕和创新、扎实的工作打基础,天津市抓住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通过采取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将“鲁班工坊”成功推向世界。“鲁班工坊”不仅输出中国职教优秀成果,还同时输出中国职教教学标准与国际接轨。正如传播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一个范本。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出台了若干激励和优惠政策。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各地区各行业亟需清楚的是,要避免急功近利之举,多做实实在在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职业教育唯有深耕方有成效。期待更多承载着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职教品牌问世,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东方智慧。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