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树(有声朗读)-听听-中工网

中工娱乐

行走的树(有声朗读)

来源: 中工网
2021-09-08 08:28:45

行走的树

作者:汪 璟

朗读:何一航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像树,能够以“年轮”这样隐晦而深刻的方式记录下过往的流年;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像树,将“不忘初心”与“面向阳光”完美诠释……白天,它的枝干向着阳光生长,拼搏;夜晚,它的根系向着泥土扎得更深。因此,没有什么能够撼动树木与土地亲密的接触,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树木拼命向上,不甘平庸。我愿意做一棵树,不停行走的树,根在知识的广袤土地上坚韧,枝干在事业的长空里飞扬。用阅读与工作融合成一条斑斓的纽带,将文字与劳动紧系,让漂泊与安乐共存。

  关于阅读,古人留下很多名言警句,然而,我始终不相信:书中会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我所相信的是:即便未能位高权重,书籍带给人的终是内心的平和与胸怀的豁达。在历史的长廊里,书籍跨越了时间的阻隔,穿越一个又一个四季的轮回,将前人的璀璨思想无限传承;在偌大的世界,书籍又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让我们走出原有的“小圈子”,看到丰富多彩的生命华光。于是,我们嗅到了《平凡的世界》那个年代感情的青涩味道,我们也看到了《追风筝的人》中孩子们无邪的笑脸。在那些外出离家辗转反侧的夜,以及埋没于繁琐工作中疲累的白天,我们的精神世界始终不孤独。书籍,如同一双温柔的手,揉碎了烦恼和压力,让我们眉头舒展,内心温暖。

  除了小说以外,我还热爱杂文集和励志类书籍。杂文给了我心灵的支撑与宽慰,如同树木的“根”。譬如柴静的《看见》和白岩松的《白说》。是的,你我皆凡人,但凡人同样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格局。不管是柴静还是白岩松,在电视屏幕上,他们头顶有光环,但是在生活中,他们也是滚滚洪流中行走的“树”,他们也同样有着需要面对的风雨和始终期许的阳光,我会为此感动。

  记得柴静的《看见》中写到她初次随着同事去做新疆地震的采访,当脚步踏上那片土地的时候,还会隐隐感觉到土地的不安分,一股洪流在地下涌动着。那种害怕与紧张,以及与之同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无法用语言表达。读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一切离我很近,虽然我没有柴静那样的经历,但是,那种为了工作而颠沛流离,为了岗位责任而“忘我”的感觉早已根植在我的记忆中,每次调动起来都会让情感翻腾,都会五味杂陈。

  这些年来,独自一人,为了工作,不停行走,我告别了都市的繁华,错过了很多与父母团聚的日子。愧疚有之,委屈有之,无奈也有之,而书籍则用它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我,告诉我:“你不是独活”,我的同行者可以是柴静、白岩松,也可以是张晓波、龙应台。我们都有着“树”的蓬勃,也有着“树”的隐忍——谁说静默地专注于工作不是另一种轰轰烈烈?

  励志类书籍给了我拼搏的力量和生长的方向,如同璀璨的阳光。我读《阿甘正传》,学会了坚持不懈;我读《唤醒心中的巨人》,感觉到生命的浪潮一次次拍打着心岸;我读《把梦留住》,即便停留在荒芜的野外,梦想却能化作雄鹰,展翅高飞;我读《把信送给加西亚》,在面对困难时更多地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和理由……在这些书籍的推动下,我感觉到拔节生长的畅快,跨越了工作的低谷,让这行走的“树”开出烂漫的花,馨香一路。

  人说“开卷有益”,而我除了爱“开卷”所带来的“益处”,还爱“开卷”的过程。每当山野的风拍打着窗棂,每当月光洒落床前,每当小雨欢快地歌唱,每当结束与父母绵长的电话,我打开书籍,让精神奔腾在全新的更加广阔的世界;我放下手机,让目光适应白纸黑字所形成的纯净的色调。这是一种享受,如同树木拥抱肥沃的土壤,如同根系吮吸着天地精华、珍贵的给养。

  如今,我,成为铁建的一员,我感恩自己的工作,我愿意用尽全部力气投入到这份事业中;我更加感谢阅读,让我摆正心态,让我乐于奉献,让我懂得“谁的青春不奋斗”,让我成为一棵行走的“树”,孜孜不倦、热情洋溢、面向阳光、不忘初心!

  (中国铁建职工e家)

责任编辑: 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