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超:荒山植绿无悔青春 - 山东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张锦超:荒山植绿无悔青春

来源9span>中工罐/span>
2022-02-21 09:00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闫盛霆 仇慧渄/P>

  春寒料峭。尽管雨水已过,但嗖嗖的寒风刮个不停。就是在平地也感到生冷,更别说是在山上。穿着一身牛仔服,脚穿网球鞋。左手攥着树枝,右手剪到枝落。“干起活来,都没感到怎么冷。但脸上有点生疼。??0日,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的黛青山上,张锦超边给石榴树剪枝,边说、/P>

  今年36岁的张锦超现在是淄博市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公司的总经理。她出生在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当年大学毕业后,她留在淄博市顺利就业。正当她准备在单位大干一场时,父亲的决定改变了她、/P>

  那是2013?月,张汉修要承包村东一座矿坑遍布、满目疮痍,只见荒草丛生、不见庄稼生长的黛青山,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父亲是党员,我也是党员,这样,我们父女两人开始了以‘山’为家的岁月。”张锦超说。她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毅然回到老家,和父亲并肩建设家乡、/P>

  然而万事开头难。那时的黛青山啊,是一座被开采完山石后遭人遗弃的荒山,就像一个“弃儿”令人怜惜。大大小小的废石坑随处可见,最深的?0多米。面对种种困难,父女俩没有退缩,他们逐步实施“生态修复植绿工程”。大的石坑留作藕池,其他的小石坑买来土填平造田,不能修复的植树添绿。打井蓄水,垒堰筑坝。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实干苦干,黛青山渐渐显露出“山”的本来模样、/P>

  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发挥黛青山的最大收益,在修复的过程中,他们多次赴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及以色列等考察,并到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听取专家的建议,重点引种了原产于突尼斯的软籽石榴树、/P>

  2015年,满载着希望和梦想,他们种下了将?0万棵软籽石榴树苗,准备等待来年的绿叶花红。但谁也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冬天的寒潮?0万元的石榴苗,全部冻死,一棵也没有存活。寒冷的冬季愈发寒冷,在黛青山上,坚强的父亲也忍不住留下了泪水。父亲一夜愁生白发,张锦超也仿佛一夜长大。心疼的不仅是树苗,更是倾尽的心血、未来的希望。实践也让他们想明白了,既然树苗怕冷,那就为这些树苗盖冷棚、/P>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树苗终于成活了,终于结果了,终于长成一个品牌了、/P>

  8年多的付出与培育?年多的心血与奉献,他们建成了北方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富硒软籽石榴基地,成立了淄博市河东富硒石榴研究院,注重软籽石榴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打造了从引进、改良、育苗到果品销售、储存、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辐射带动当地种植到面向北方提供种苗、培训、指导,开拓出了一条石榴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子、/P>

  2020年,他们以数字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建设软籽石榴数字果园300亩,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技术,通过智慧农业软硬件结合,打造黛青山数字果园示范基地,为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P>

  石榴花艳黛青山,荒山植绿不后悔。如今的黛青山,再不?年前的模样。果林连片、梯田相接,水塘遍布、花香果艳,一年四季景不同,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年多来,他们先后投资9000万元,复垦整理土?000亩,植树造林绿化500亩。整地修建硬化园区道?2公里,修建塘坝、水池近3万立方,其中栽植富硒软籽石榴700亩,杏、桃、梨等十几种果树300亩,松树、柏树、楸树等绿植林木500亩、/P>

  8年多的坚守,张锦超也获得了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百名优秀女农人、淄川区青年五四奖章等众多荣誉,并当选为淄川区政协委员。“耕耘才有收获。今生我已经离不开这座山了。”张锦超说、/P>

责任编辑9span>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