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为“科技梦”奔赴千里之 - 重庆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王萌:为“科技梦”奔赴千里之夕/h1>

来源9span>中工罐/span>
2022-03-11 15:23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仕强 通讯员赵

  日前,重庆两江新区表彰了2021年两江新区十大“科?产业”最美巾帼奋斗者。作为获奖者之一,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王萌,为了所热爱的研究领域,抛弃曾经央企的“铁饭碗”,远离学习、工作十余年的北京,来到两江协同创新区追逐心中的科技梦想、/P>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王萌,最早学习的是环境工程方向,一个意外的机会,让她了解到了绿色电池这个学科,经过查阅资料,王萌发现自己对这个研究方向十分感兴趣,便决定在临考研前调整自己的方向、/P>

  “那个时候特别敢于挑战自我,经过紧张的备考,最成功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师从新能源材料科学家吴锋院士。”王萌表示,自己很庆幸选择了这个行业,在它还没有太火的时候开始专注研究开发,一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P>

  2010年,王萌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某央企工作。彼时,绿色能源行业刚刚兴起,该企业尚未布局这个研发方向,刚刚入职的王萌便毛遂自荐、主动承担责任,从零开始搭建专业实验室、开发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

  为解决科研项目的资金来源问题,王萌抓住一切机会,一家家拜访企业,展现团队技术优势,积极开拓业务来源,她多次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把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交给家人照顾,经常加班到深夜、/P>

  经不懈的努力,王萌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先后开发出形貌调控、原位改性、结构调控技术等8项提高材料稳定性和能量密度的技术并成功在相关企业实现成果转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P>

  2020年,王萌得知北京理工大学在重庆成立创新中心,这里浓厚专业的科研氛围和广阔坚实的发展平台深深吸引了她,决定放弃在北京已经打拼下的舒适生活和工作,与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分开,来到两江协同创新区重新开始,追逐心中的科技梦想、/P>

  “我不仅有应用技术开发的经验,而且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管理经验,而创新中心除了做基础研究,还侧重应用性技术开发和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对我来讲,这里不仅十分契合我的研究背景和方向,而且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王萌这样形容来两江新区的缘由、/P>

  在创新中心,王萌不仅从事锂电池技术产业化和应用技术的开发,还负责国家级储能电池实验室的运营、/P>

  去年10月,国家电网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共享(重庆)实验室揭牌成立。该实验室旨在整合三方技术和市场优势,共同开展电池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成果推广、标准研究、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推进电池储能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P>

  2021年,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受到了海内外科技人才和科创团队的关注,王萌带领项目团队也报名参加了新能源新材料赛道的创新组、/P>

  经过半年的激烈角逐,王萌带领该项目最终获得了创新奖,并获?00万元的落地奖励、/P>

  “当我第一次来到两江协同创新区时,我就爱上了这里,感觉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简直是最理想的创新创业之地。”王萌表示,两江协同创新区聚集了众多一流高校,方便了各个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相互之间可以强强联合开发高精尖技术,对于科研人员碰撞思想的“火花”十分便利、/P>

  王萌表示,她愿意把职业生涯的下一个十年奉献在这片热情的土地,为川渝地区的新能源事业添砖加瓦、/P>

责任编辑9span>蔺凯伉/span>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