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树发新 传统亦青?/P>
一提水泥、钢铁等传统产业,人们往往会将之与“污染产业”“落后产能”联系在一起。然而,湖北华新水泥、大冶特钢两家百年老厂,虽历经百年风雨,如今依旧挺立行业潮头、/P>
华新水泥开创了生态发展模式,注重工艺创新、环保升级,目前位列“中?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80位;大冶特钢不断锻造核心竞争力,注重新品研发和智能化升级,成为航空航天、核电等大国重器的应用支撑。永葆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持之以恒推进技改,矢志不渝坚持创新,是百年老厂不老的秘诀所在、/P>
华新水泥、大冶特钢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极具创新含金量的产能,永远不会是过剩产能。市场总是会做出灵敏的选择,只有告别低质、高耗、重污染,企业才能走出被淘汰的命运。不断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回答市场给出的考题,不断解决好环保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传统产业也能焕发出时代生机、/P>
从历史来看,湖北是工业大省,承载着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寄望。从现实来看,湖北传统产业存量大,也意味着转型升级任务重、压力大。许多传统产业诞生于国家发展需要之时,建立之初肩负实业报国的使命,至今仍是湖北经济底盘的重要支撑之一。这些产业牵涉的就业人群广泛,加快转型升级对于稳增长、保民生意义重大。湖北构建?1020”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制造强省建设,要求我们抓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抓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基础优势、/P>
在世界经济风云激荡的今天,转型事关生死,宜早不宜迟。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技改投入,促进传统产业与新经济新动能融合互进,就能让老树发新芽,让传统亦青春。从武钢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到如?G赋能实现“一键炼钢”;从武汉裕大华历经纺织业百年沧桑,到成为全国纺织业智能制造新标杆;从环保重压之下造纸业重新洗牌,到荆州崛起造纸新势力,循环利用成标配,废水可以养锦鲤……一个个老企业在技改升级后英姿勃发,奋勇前进,体现了湖北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由弱到强,产业结构由低到高的优化升级、/P>
新与旧总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转换。不管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老厂子,还是新公司,要想永葆青春、勇立潮头,就要牢牢抓住创新的“牛鼻子”,培育发展新动能,永葆一颗青春之心、奋进之心 (艾丹)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