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关怀模式”咋就成了个坑? - 评论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老年关怀模式”咋就成了个坑?

来源9span>北京日报
2022-03-30 09:02

  原标题:“老年关怀模式”咋就成了个坑?

  有媒体调查发现,如今不少应用软件以“老年关怀模式”为名,打起了“精准营销”的算盘,让广大老年人陷入删不完的“流氓”软件和广告海洋之中、/P>

  设置“老年关怀模式”,本是为了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跨越信息鸿沟,算得上“快时代”的“慢关怀”。然而,一些平台却将此视为开掘“银发经济”的新通道:量身定制广告、放大广告字体、动辄弹窗下载、退出按钮难寻……这些连年轻人都难以闪避的“套路”,如今却像“数字牛皮癣”一样黏在老年人的指尖、/P>

  事实上,种种适老APP的大规模出现,源自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更源自这一群体远未被激发的消费潜能。进入互联网竞争下半场,平台用户增长进入瓶颈期,各路巨头不约而同将“宝”押在了老年人身上。平心而论,如若平台切实从老年用户需求出发,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其生活痛点,那必然会赢得口碑和收益,但如果“老年模式”实则是个坑,又如何能走得长远?

  很多时候,所谓用户体验,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我选择你,你尊重我。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关怀”也不仅仅是放大字号、简化图标等表面功夫。如何实现系统性的“情感关怀”,做出令老年群体满意的产品及服务,才是更为深刻的发展课题。比如,更多以老年人的思考方式实现功能操作,帮助他们过滤虚假信息、缓解焦虑情绪等等。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监管也得跟上,用法律给平台立规矩,防范老年人成为平台的“韭菜”,如此才能让“互联网+老年人”碰撞出更积极的化学反应、/P>

  老年用户,是互联网平台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避免他们从“被抛弃”走向“被收割”,更是数字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我们期待能有更多饱含人文关怀的“老年模式”出现,彰显技术向善的价值依归。(高源(/P>

责任编辑9span>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