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江文化,为民族复兴贡献建设伟力 - 理论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弘扬长江文化,为民族复兴贡献建设伟力

来源9span>新华日报
2022-03-29 09:41

  原标题:弘扬长江文化,为民族复兴贡献建设伟力

  2020?1?4日,习近干/FONT>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工作,2022?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P>

  长江文化精神内含五大特质

  从旧石器早期到距?500年前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最终形成了上游的巴蜀文化圈、中游的楚文化圈、下游的吴越文化圈三个主流文化圈。单就剖析蕴藏于其中的精神“共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P>

  根深叶茂,传承有序。长江流域是东亚蒙古人种重要的起源地,发现过东亚地区年代最古老的重庆“巫山人”化石、繁昌“人字洞石器”,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化石等,从直立人到智人化石,序列清晰。从文化上说,最早的石器工业、陶器、人工栽培稻、瓷器、全木构建筑、漆器、大型水利工程与人工运河、成系列的玉礼器、城市等等,都产生于长江流域、/P>

  多样竞辉,开放包容。长江流域地理单元复杂,从人地互构关系角度看,在这种文化生态中养育出来的史前文化就呈现出“多样竞辉”的格局。上游的羌文化、藏文化、巴文化、蜀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中游的楚文化,下游的吴文化、越文化等各有特征。长江流域“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意识尤为明显、/P>

  创新超越,与时俱进。长江文化富有创新性。史前的良渚文化开五千年中华文明之先河,商周的三星堆文化面貌奇异,春秋战国的荆楚文化缤纷多彩,吴越文化敢于争霸中原,六朝文化堪称中国第二次百花齐放,加之唐代的“扬一益二”,宋代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常熟,天下足”,明清以降“心系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无不展现了长江精神中的创新领先特质、/P>

  精勤内敛,家国天下。长江文化自古以来就传承着家国天下的民本情怀。“南方夫子”言子得其师孔子“天下为公”的精髓与理想,屈原、范仲淹、文天祥的忧国爱民意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理念,晚清魏源、左宗棠、曾国藩、谭嗣同、蔡锷等人报国情怀,以及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等,无数先贤“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伟壮举,都是长久鲜活于这片流域的人文血脉、/P>

  诗情画意,浪漫自由。长江流域山水秀美,草木茂盛,造就人们高超的文学艺术与发达的哲学思维。从楚辞、汉赋、六朝新诗、南唐词作,屈原、杨雄、司马相如、谢灵运、李白、李煜、苏东坡的诗词,到徐霞客的豪情,八大山人、吴门画派的艺术取向,再到《孔雀东南飞》《二泉映月》《梁祝》等对人间真情的千古吟唱,实例举不胜举、/P>

  长江文化遗产是长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作为长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长江文物,不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正在当代有效保护下引领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见证着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伟大复兴进程、/P>

  “长江文物”包含长江流域的古代文物、近代文物及中共百年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物,从广义上还应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水利遗产、交通遗产、文化景观和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以非遗为主要内涵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博物馆等、/P>

  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点70余处,长江流域就?0余处。同时,分布于该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颇为众多。上游除青藏高原和成都平原外,东至三峡地区,西北至甘孜、阿坝境内,西南至安宁河、雅砻江流域,均有遗址发现。中游尤以江汉平原分布为密,仅湖北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450多处。下游以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P>

  长江文物遗迹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007年,长江流域涉及?9个省(市、区) 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20处,占全?除港、澳、台??6.4%。各类别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全国总数?8.9%、/P>

  除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外,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的不同形态文化也是不胜枚举。在传统染织服饰文化方面,传承至今的有十余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包括重庆荣昌夏布、瑶族织锦等传统织造技艺,贵州蜡染、南通蓝印花布等传统技艺,汉绣、湘绣等传统刺绣,上海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畲族手工布鞋制作技艺等。传统陶瓷、文房四宝工艺等名闻天下。在传统饮食文化方面,以巴蜀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饮食文化、以荆楚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和以吴越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构成了长江饮食文化的主体和轴心、/P>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中的江苏作为

  3?4日,省委书记吴政隆主持召开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为传承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江苏智慧力量。“/P>

  新征程上,面寸FONT class=taboo>习近干/FONT>总书记在江苏发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指示要求,江苏有责任也有条件率先行动,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共同发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以及各兄弟城市加强合作,“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篇布局”“坚持系统保护,延续传统风貌”“坚持活态传承,注重合理利用”“坚持广泛弘扬,讲好长江故事”,为让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江苏贡献、/P>

  一要全面学习和领会习近干/FONT>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长江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地位。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创造,都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资源与力量,这是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和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还要认识到,长江经济带覆盖面积广,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同步建设长江经济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努力挖掘、培育、提升区域间的文化认同,紧扣长江文化这一共同的人文标识,广泛凝聚合力,协同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与发展、/P>

  二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明确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体系,科学构建起长江文物体系和长江文化遗产体系以及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同时,对长江文化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有基础的高校或社科研究机构设立长江文化研究基地或合作建立长江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门服务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工作。相关研究还要与大运河文化、海洋文化、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等相结合,实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P>

  三要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深入挖掘长江文化中的江苏内涵,推动“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让陈列在长江沿线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在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成渝都市圈等发展中,要把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纳入建设目标中,让长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饱含生态文明价值的山水文化与城乡现代化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相融合,聚力让长江流域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域、/P>

  (贺云翱,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9span>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