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声 总书记两会上关心?0件民生“小事”|“过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 - 学习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大地回声 总书记两会上关心?0件民生“小事”|“过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h1>

来源9span>人民日报客户?/span>
2022-03-04 09:36

   原标题:大地回声 总书记两会上关心?0件民生“小事”|“过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探访广西河池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新生活

  “农民搬迁后,原来的宅基地和承包地怎么处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了吧?“/STRONG>

  —?0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详细询问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整个‘十三五’期间,广西71万多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仅河池市就?8.1万名贫困群众告别了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穷窝’,过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党恩、跟党走。”回忆起河池市这些年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何辛幸感慨万千、/P>

  壮乡人民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STRONG>

  201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任广西河池市市长的何辛幸汇报了当地搞好精准扶贫、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等工作情况。汇报过程中,总书记插话询问:“农民搬迁后,原来的宅基地和承包地怎么处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了吧?“/P>

  详细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P>

  何辛幸说,多少年来,居住在大石山区、高寒山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能吃饱饭、穿暖衣、住上能遮风挡雨的房子,是这里群众世世代代奋斗的梦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和亲自指挥下,我们举全社会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壮乡人民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人人享受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兜底保障。如今,壮乡人民正满怀信心投身乡村振兴新征程、/P>

  “脱贫后,更要为国家多种粮食“/STRONG>

  今年2?5日中午,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双蒙村覃家屯,脱贫户覃以贵家的稻田里,今年50岁的覃以贵正开着小型翻耕机在水田里翻地、/P>

  “这是去?000元钱买的二手货,翻耕一亩地,油钱不?0元,干活更是轻松多了。”覃以贵说,今年春耕计划种早稻12.2亩,其中属于自己家的责任田不?亩,其余的都是同村人的耕地。覃以贵说,家里种的13亩糖料蔗,今年打算改造几块地种晚稻、/P>

  覃以贵的母亲早亡,兄?人长期与双目失明的父亲居住在三间土坯房中。覃以贵成家后育有二女一子,完全靠自家的几亩地养家糊口,在村?2户建档立卡户中,属于生活最困难的之一。受惠于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好政策,2019年底脱贫摘帽的覃以贵一?口人,只自筹1.25万元,就在县城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仫佬家园”拥有了一?07平方米的住房,水电煤气宽带网络一应俱全,覃以贵说这是他们十几年前做梦都没曾想过的“金窝窝”、/P>

  如今,覃以贵的大女儿已经职校毕业出来工作了,二女儿在读柳州技校,儿子在读初中。利用农闲时间,夫妻俩在县城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去年,覃家首次有了1.5万元存款、/P>

  据小长安镇党委书记蒲海升介绍,覃家屯附近的富硒大米在县里已经小有名气,县里想在这里规划建设“万亩富硒稻种植示范区”、/P>

  覃以贵对记者说:“脱贫后,更要为国家多种粮食。“/P>

  “日子一定一代更比一代强“/STRONG>

  2?6日上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下久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园、/P>

  “做一天工,就?00元的收入,我很满足了。”因为最近接到深圳的订单多,村民韦继木在这里已连续工作了4天。现?7岁的韦继木显得瘦削而能干。他说,他家曾是村里最穷的一户,自己拉扯?个孩子,很长时间家里一贫如洗、/P>

  是党的脱贫攻坚政策,不但让他脱了贫,而且?018年,他只掏了6000元钱,就住进了县城的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在县城拥有?00平方米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他的三个孩子都住在县城安置小区,大女儿已经在县城找到了工作、/P>

  韦继木务工的下久村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产业园,属于粤桂扶贫协作环江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项目的一部分。产业园以种植沃柑、青皮柚、脆蜜金桔等水果为主,面?500亩,2020年部分果树试挂果。去年底,沃柑和脆蜜金桔正式挂果,果品目前全部投放深圳市场、/P>

  因为在县城拥有了扶贫搬迁的政策性住房,韦继木家里老宅已经拆除了,宅基地如今复垦成了果园的一部分、/P>

  韦继木家?亩土地流转出让给了这个项目,转让收入是每年每?00元。他家还自己经营着4亩多耕地?亩多林地,加上大女儿的打工收入,去年全家总收入近4万元、/P>

  “孩子们都到县城读书、生活了,日子一定一代更比一代强。”韦继木坚定地说、/P>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环江县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4357?7860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这些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总共9839人,截至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就业、/P>

  “我们的日子比蜜还甜“/STRONG>

  2?6日下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安置小区扶贫车间、/P>

  位于环江县城西面的“毛南家园”,小区?0%的一楼铺面都规划为“扶贫车间”,免收3年租金,安排给有经营能力的特困搬迁户,目的是为小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这个安置小区引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17家,在扶贫车间务工?90人、/P>

  一家电子扶贫车间大门前,左右张贴巨幅大红招工启事:“本公司有大量货源,主要生产手机和电脑数据线,纯手工产品,现场培训教会,适合全职或兼职妇女,可以将产品带回家完成,待遇面议,年龄不限……“/P>

  车间的经营者是1972?2月出生的卢言,他是小区的易地扶贫安置户之一?019?0月,头脑灵活的卢言与妻子一起在小区里开设了“服装制作扶贫车间”,吸纳?0位小区居民稳定就业?021?1月,他租借毗邻的200平方米铺位,又经营起了“电子扶贫车间”、/P>

  “服装车间就业的居民,月薪都?000元以上,电子扶贫车间采取弹性工作制,计件付酬,熟练工每天能?60元左右。”卢言说、/P>

  卢言原来的家在驯乐苗族乡大吉村爱洞屯,位于离县城90多公里的石漠化高寒山区,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村。在爱洞屯,卢言全家七八口人只有两间四处漏风的木板房可住,全靠巴掌大的“鸡窝地”种玉米养家糊口。在党的扶贫政策关怀下,如今,卢言姐弟6人都搬出了大山,成家立业了、/P>

  ?020?月,我们环江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了,与过去比,我们的日子比蜜还甜。我自我加压坚持经营扶贫车间,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卢言幸福地憧憬道、/P>

责任编辑9span>王天?/span>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