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报告发现人们的心理健康期待值高、自评分低(引题
您“误判”自身心理健康了吗?(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电 (陈得)“我是不是心理出现问题了?”不少人在深夜抑郁、不开心时,都发出过这样的灵魂拷问。近日,丁香医生发布的?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简称为《报告》)指出,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其实是多虑了、/P>
相比前两年公众将健康单一地理解为“身体健康”和“不生病”不同,《报告》发现,2021年人们看待健康的方式愈加成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被视为同等重要、/P>
《报告》显示,在各种健康困扰中,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稳居第一?1%的受访者在调查中自认为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只有30%的人确诊,这表明公众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焦虑情绪。《报告》发现,年龄越低的人,担心自己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越高,在众多自认为患有心理问题的人中,?0后”?5后”和?0后”位居前列。而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担心患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更高,可见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人们情绪影响较大,是人们“自我误判”的重要原因之一、/P>
心理上的焦虑,也反映在人们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评价上。《报告》称,人们的心理健康期待值高?.38分,心理健康自评分却只有6.64分,而对社会心理健康的评价更是“不及格”,只给出了5.75分、/P>
为什么人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评价平平,却又认为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北京社会心理联合会科普委员会副秘书长叶壮看来,当面对现实挑战时,人们的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激活一个“开关”,打开内心中一个叫做“优于平均效应”的机制,从而进行积极自我调适,将内心的感受合理化,于是就会产生这样的心态——“我虽然挺难过,但已经好过了不少人,这样看来,其实也还行”、/P>
为了促进身心健康,大多数人在积极采取行动直面心理困扰,努力缓解心理不适。从数据来看?4%的人会采取多种手段来自我调节,例如睡觉、锻炼和通过沟通获得亲友的安慰。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应对心理困扰的方式也较为多样。男性更多选择运动方式,而女性更热衷于找人倾诉。?0后”更多通过睡觉、打游戏、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排解郁闷、/P>
随着心理服务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与认可,更多人开始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受访者中近七成人体验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产品或服务,体现出人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改变的好心态、/P>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