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生命至上——“疫”线医护工作者扫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疫情之下,生命至上——“疫”线医护工作者扫揎/h1>

来源9span>新华礽/span>
2022-03-31 07:23

原标题:新华全媒+丨疫情之下,生命至上——“疫”线医护工作者扫揎/P>

新华社哈尔滨3?0日电(记者闫睿)3?9日,黑龙江又一批支援吉林的医疗队启程了?2名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循着白山黑水,与吉林人民共克时艰、/P>

他们当中,很多人已是“抗疫老兵”。今?3岁的哈医大一院护士长王磊曾支援过武汉抗疫,也几次被派往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工作、/P>

“历经疫情救治,我更加觉得,有时我们不只是医护,更是患者的家人。”王磊说,看到患者健康、平安,我们心里就踏实、/P>

3?9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工作者再驰援吉林。受访者供国/FONT>

疫情之下,生命至上。黑龙江医务工作者分“三线作战”:支援吉林省抗疫,支援省内多地新冠救治、核酸检测,坚守岗位守护百姓健康、/P>

清晨出征、迎着风雪抵达,有着20年党龄的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文华,带队到吉林省吉林市抗疫已有半月。作为前方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和队员抗住压力,“医护人员每4小时一轮转,繁重工作中,我们相互打气。“/P>

入夜,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大厅内灯火通明。设在这里的哈尔滨市疫情移动实验室,成为当地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筛查的重要后方依托、/P>

细心的哈尔滨市民发现,最近查询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不少都是凌晨时分至后半夜报出的。这都是驻守在移动实验室的检验人员挑灯夜战的结果、/P>

从去年初起,哈医大二院主任医师张艳芬已经?次进驻哈尔滨市移动实验室。面对看不见的病毒,大家身着三级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一干就是几个小时、/P>

“特殊时期,大家紧紧手,就挺过去了。”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工?9年,她还是干劲儿十足、/P>

3?7日,进驻哈尔滨市疫情移动实验室前,哈医大二院主任医师张艳芬和孩子话别。受访者供国/FONT>

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王柏卿进驻哈尔滨市香坊区一集中隔离点,妻子于子艺则被派到区域核酸检测一线。分头作战,夫妻俩每天的交流基本局限于早晚的问候。隔离点内,王柏卿和队友分工细致,负责隔离人员健康监测、心理疏导、中医药干预和突发情况的急诊急救,经常忙到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P>

护佑生命不停歇。不久前的一晚,接近凌晨时分?20救护车把一名大出血?3岁孕妈妈,紧急送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P>

“孕妈妈孕周只有29周多,如果不能短时间内帮助她抑制宫缩、止血,大人和胎儿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值班产科医生仲维杰回忆、/P>

医院随即启动危重孕产妇急救预案,开通绿色通道,急诊、产科、检验科多科室联动,将产妇转至专门的负压抢救室,给患者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P>

突发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后,孕妈妈被送入产科病房,进行保胎观察。目前,孕妈妈和胎儿体征平稳、/P>

“我们永远都是患者的守护人。”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产科副主任王宇光说、/P>

责任编辑9span>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