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金属材料高级工程师莫志英:精准轧?#32;薄如蝉翼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首钢金属材料高级工程师莫志英:精准轧?#32;薄如蝉翼

来源9span>人民日报
2022-03-30 07:44

原标题:首钢金属材料高级工程师莫志英——(引题(/P>

精准轧钢 薄如蝉翼(工匠绝活)(主题)

人民日报记 贺勇

薄如蝉翼、光似镜面,每一片用精钢雕刻的明信片中,都凝结着北京冬奥的美好记忆……前不久,一套北京冬奥会主题的明信片受到收藏爱好者好评。这是国家邮品中第一次使用钢材,生产这种“蝉翼钢”的是来自首钢京唐公司的金属材料高级工程师莫志英和他的团队、/P>

走进首钢京唐公司厂区库房,一卷卷成品“蝉翼钢”整齐码放,等待着装车发货。“三年科研攻关,我们一直在突破极限,让宽幅‘蝉翼钢’的厚度?.11毫米降到?.07毫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莫志英(见上图,左一,吴俊达摄)指着眼前的产品自豪地说、/P>

今年3月,莫志英带领团队成功轧?.07毫米极薄规格“蝉翼钢”,大幅度超?.12毫米的机组设计能力极限。“生产这种钢材,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极薄又宽。一般来说,宽厚比达?000,生产难度就很大,而我们生产的这种0.07毫米厚?00毫米宽的薄料,宽厚比达到11428,难度可想而知。“/P>

去年7月,莫志英带领团队成功将板材厚度降至0.08毫米,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再减?.01毫米,就像优秀的百米运动员冲刺到极限后,再提高0.1秒的成绩一样,难度极大。然而,对极薄规格钢板而言,厚度每降低0.01毫米,就意味着吨钢可以节约将近千元的效益。“我们就是要挑战极限、追求极致,力争‘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莫志英说。从0.08毫米?.07毫米?.01毫米的减薄是他和团队用了将近1年时间的攻关成果、/P>

作为“蝉翼钢”全流程研发、生产的负责人,莫志英必须对炼钢、热轧、冷轧等各个主流程的300多个小工序、上千个质量控制点做到心中有数。为了确保钢水的洁净度,每次他都要对钢水全流程氧含量、钢水温度及生产节奏等重点指标进行监督指导。由于带钢太薄,超出了轧机自动调整的范围,加之生产过程轧制力大、张力波动大,极易发生断带问题。如何保证轧制过程稳定可控,更是莫志英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那段时间他经常晚上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白天带领团队建模论证、试验模拟。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最准确的数据资料,他总是在控制室、检查台、设备点之间转个不停,忘记吃饭是常事。“蝉翼钢”明信片用钢从接受任务到产出成品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莫志英全程指导工艺调整,累了就靠着椅子坐会儿,困了就在操作台上趴会儿、/P>

一次,在脱脂机组生产时,操作人员发现纠偏辊入口带钢有轻微“起筋”,有断带风险,请求停车。守在现场的莫志英马上来到辊子旁边,仔细检查带钢的状态。凭借十几年的轧钢经验,他迅速判定带钢只是发生了弹性变形,不会影响继续生产。于是,果断要求操作员对机组张力、烘干温度等一系列参数进行调整,最终带钢顺利通过纠偏辊…?/P>

功夫不负有心人。莫志英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整套极薄规格宽幅带钢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不仅圆满完成了冬奥明信片“蝉翼钢”的生产任务,也为企业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积累了经验、/P>

“一张张明信片承载着北京冬奥会的美好记忆,也为冬奥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莫志英说,能够以制作精美主题邮品的方式参与冬奥,他感到很荣幸。“‘减薄、高强’是‘蝉翼钢’极薄系列的极致追求,我们还将朝着更高目标不断前进。“/P>

责任编辑9span>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