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医生”以科技和使命保护粮食生命线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

“土壤医生”以科技和使命保护粮食生命线

来源9span>中国妇女?/span>
2022-03-28 13:36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引题)

“土壤医生”以科技和使命保护粮食生命线(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 茹希佲/P>

“刚刚,我上传了一个小视频,春耕季,大家要注意看技术要领哦……”近期,盐城市疫情防控形势又紧张起来,暂时下不了乡的秦光蔚和她带领的科技服务团队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和倾听。他们通过线上科技服务,在关键时间节点,利用微信工作群给农业示范点、农业示范户及时发布生产天气信息和生产指导意见,制作技术操作小视频,供大家在线上讨论交流,“有了网络,让我们下乡更快了。”秦光蔚笑着说、/P>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跟土地、跟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只有踩在土地上的时候,我心里才最踏实。?0多年来,秦光蔚一直扎根大地,用科技的力量和对土地的深情,把土壤改良的成果装进了农民“口袋”、/P>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要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粮食供给是基础、/P>

但依海而生的盐城,土壤含盐量高,土地肥力较低。多年来,秦光蔚一直在沿海滩涂种植这一领域深入钻研,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目前,盐城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第二次土壤普查上?2.49%、/P>

实践中,秦光蔚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精准施肥、综合运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试验田里,秦光蔚把这些技术手把手传授给种植户,帮助他们不断提升种植产量。“特别是看到种植户们接受了我们的技术建议,最终增产,我就觉得非常幸福。“/P>

耐盐碱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耐盐碱作物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不断推动沿海滩涂开发和中低产田改良;持续把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土壤改良……在秦光蔚和她团队的努力下,2021年盐城全年粮食综合亩产量480.47公斤,昔日亩产量只有500?00斤的“盐碱滩”变成了如今的“米粮仓”、/P>

实地作业了解土地脾性,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声音,“土壤医生”秦光蔚总是用脚丈量土地,在田间地头摸索经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P>

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的郑友东,种了几千亩蔬菜,生产的紫甘蓝等蔬菜热销上海,还办起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名声在外的全国劳模。但郑友东却说:“我的成功离不开十多年来随时提供技术支持的秦老师。“/P>

在秦光蔚的推动下,织起了“技术下乡”两张网,一张是“人才服务网”,组织盐城市耕保系统专家到村指点、技术人员到片挂点、业务团队合力建点,技术指导的到位率越来越高。另一张是“技术传授网”,定期举办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参加的培训班。在盐城市所有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示范区,示范推广新型肥料、农机具等技术、/P>

今年全国两会上,秦光蔚仍然聚焦《关于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的议案》,其中提出从法律层面保障“田长制”的推行,如将农民(土地经营者)保护耕地和种粮(国家需要的农产品)行为与养老保险待遇挂钩;将田长保护耕地实效与其绩效考核相挂钩。秦光蔚说:“我们的提议都是在农村蹲点调研的基础上,与村干部、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进行反复交流,收集意见建议,慎重提出的。“/P>

敬畏土地、感恩土地、呵护土地,秦光蔚带着心中的使命,为了保护我们的粮食生命线,一直奔走在一线、/P>

责任编辑9span>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