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工黄涛: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 人物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探伤工黄涛: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来源9span>人民铁道?/span>
2022-03-24 10:31

原标题:奋斗成就精彩人生(主题)

——记兰州局集团公司银川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黄涛(副题)

黄涛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全路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FONT>

他业务精湛,练就了一双探伤钢轨的“火眼金睛”,没有出现一次漏检错判;他坚持创新,用一项项技术新成果提高现场伤损检出率和数据回放质量,还带出了一个探伤领域的“种子团队”、/P>

扎根探伤一线二十载,在管内?000公里的铁路线上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和感人的励志故事——他,就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黄涛、/P>

黄涛在进行探伤作业。强 摃/FONT>

勤学苦练 终有所戏/STRONG>

黄涛一上班就和钢轨打上了交道?002?月,他从线路工调整到探伤工岗位。刚开始干钢轨探伤的时候,他认为这份工作就是一天到晚推着探伤仪走走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P>

然而一周后,黄涛就改变了这种看法。时至今日,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包兰线暖泉站进行探伤检查,师傅胡高云推着仪器作业时发现显示屏有疑似伤损波形,随后就停下来反复校准查看。经过判断,那是一处钢轨内部核伤。“真是太神奇了!”黄涛亲眼见证了整个过程,并对这个发出“嘀嘀嘀”声的探伤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玩意真厉害,只要从钢轨上推过去就能发现钢轨里面有没有伤损,而这些伤损几乎都是眼看不到、手摸不到的。”黄涛回忆道、/P>

从那以后,黄涛立下了“干活不怕累、学习不言苦、技术不服输”的铮铮誓言,每天跟着师傅学、对着书本啃、现场反复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请教。只要有时间,他就推着探伤仪在练功场里一遍遍实作、一遍遍练习,查看波形图,反复对比,不断总结伤损钢轨出波规律,准确判断伤损等级。短?年时间,他记满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成长为探伤领域的行家里手。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有好几本探伤业务书籍,已经被翻得掉页卷角、/P>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006年,黄涛参加全段探伤工技术比武,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是黄涛工作以来参加技术比武获得的第一份荣誉。这份荣誉更加坚定了他钻研钢轨探伤技术的信心。现场作业中,他不断研究总结伤损波形特点,最终摸索出自己的一套伤损判定办法。凭借这套“秘籍”,黄涛先后?008年兰州铁路局探伤工职业技能竞赛和2013年全路工务系统钢轨探伤职业技能竞赛上夺冠、/P>

“那时候连做梦都是在看书背题,虽然非常累,但是充满了动力。”回想起当时备赛时经历的严格训练,黄涛不禁感慨道、/P>

黄涛之所以能够练就“火眼金睛”,其秘诀主要是细心、细心、再细心。一次在包兰线作业时,探伤仪显示出一段可疑波形,作业人员误认为是螺孔不规则引起的回波,黄涛却坚持拆卸观察,结果发现第一螺栓孔至第二螺栓孔间?5毫米长的裂纹,及时防止了一起重大漏检事故。一次在定银线作业时,黄涛发现一处异常波形很微妙,于是果断停了下来,经过十几遍反反复复地检测,最终发现一?平方毫米的钢轨内部病害、/P>

黄涛就是这样,在每一个作业环节都十分谨慎认真。他及时归纳总结作业要领并运用到实践中,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伤损。正因为如此,黄涛创造了一系列“传奇”,例如发现?平方毫米的缩孔和1.5平方毫米的气孔。全段探伤工纷纷为之折服,再小的伤损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成了兰州局集团公司响当当的“钢轨神探”、/P>

攻坚克难 超越自我

2013年初,银川工务段党委成立了“黄涛探伤工作室”,这让黄涛既感到无比荣耀,又深深感到了责任和压力。因为他知道,他的奋斗目标绝不仅仅是掌握过硬的探伤业务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带领一个团队,结合现场作业实际,对现场安全生产难题进行精准研判和技术攻关。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P>

“黄涛探伤工作室”成员单金慧回忆说,2018?月,在局集团公司首台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车投用前的测验任务中,黄涛和同事们经过连?0天通宵达旦的钻研摸索,硬是“驯服”了这辆百万级“豪车”,并提出了13条优化建议,均被生产厂家采纳、/P>

以前,职工进行探伤作业时,需要携带近10公斤重的探伤仪器和备品徒步行?0公里左右。为了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银川工务段给探伤车间配备了5台便携式手推车,方便职工将探伤仪器、工具备品放置在手推车上行走。可是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手推车就因为材质及设计缺陷等原因无法使用,探伤工们又回到了肩挎手提的“负重时代”、/P>

黄涛坐不住了,他立即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对比几种手推车模型,光是设计图纸就画了10余张。经?个月的反复试验和现场调试,黄涛终于制作出新型的便携式手推车,不仅解决了职工的负重作业问题,而且一劳永逸地破解了频繁取放仪器备品、插拔仪器探头的现场难题,广受现场职工欢迎、/P>

近年来,黄涛不断超越自己,勇攀技术革新高峰,在创新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他参与研究制作的电动液压撅轨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安全系数;先后研发23个技术革新及发明创造项目,其中集成串列式扫查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为安全生产和节支创效提供了技术保障。他通过探伤检查、现场判定、视频“会诊”等形式,累计解决了25件探伤疑难杂症、/P>

事实证明,黄涛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说起黄涛和“黄涛探伤工作室”的贡献,银川工务段主管探伤工作的副段长马治财如数家珍。近些年,黄涛带领团队秉承“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术推广”的?J”理念,通过无数次的现场调研和反复试验,制定了机械伤损、贝氏体辙叉、可动心辙叉作业标准;研究制定的《钢轨外部轮廓机械伤损的判定标准》,填补了兰州局集团公司钢轨外部轮廓机械伤损判定标准的空白。几年来,他和同事一起努力,共修订完?5项作业标准;经过不断探索和现场检验,总结出焊缝探伤作业和仪器测试“七字诀”、数据回放“三字经”,简单、顺口、易掌握,解释了焊缝作业流程、仪器测试及数据回放卡控要点,成为探伤人员学习借鉴的工作宝典、/P>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针对全段探伤职工队伍青黄不接、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培养更多探伤人才,成为黄涛接续努力的奋斗目标、/P>

黄涛有一个好习惯,会把每次现场作业发现的典型伤损波纹拍成照片。从作业现场回来后,他就一个人闷在办公室,对伤损波形进行整理分类,制作PPT、微视频等,为下一次车间探伤集训准备鲜活的授课素材。黄涛还通过微信和全路的探伤精英进行业务交流,将多种从未见过的钢轨伤损波形图整理成培训资料,将这些知识点、业务难题、新技术知识带上课堂,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现身说法”式的讲解,直到学员全部掌握、吃透、/P>

“我在学校学的是铁道工程专业,钢轨探伤对我来说完全是‘跨界’,师傅黄涛用超声波教学模拟器演示了一遍后,我立即明白了探伤工作原理,说得通俗一点儿,钢轨探伤就像医生给病人做‘B超’。”青工小王指着模拟器高兴地说?018?月,黄涛和工作室团队成员历时3个多月,利用彩色激光探头,配合有机玻璃钢轨模型,研究制作出超声波教学模拟器,将钢轨探伤超声波工作原理从隐性变为显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P>

这些年,黄涛编制了《钢轨探伤数据分析图谱》等培训教材20余本,丰富了职工培训学习资料。他还多次深入陇西、陇南、中卫、武威、定西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单位,将看家本领无私传授给更多的同行,帮助更多探伤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补齐业务技术短板、/P>

长江后浪推前浪?015?月,黄涛的?0后”徒弟孙阳阳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了全路钢轨探伤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021?月,黄涛的女徒弟吕叶同样在“振兴杯”铁道行业青年职业技能赛上夺冠。近年来,他累计培养出探伤工技师和高级技?1名、火车头奖章获得?名,他所在的车间还荣获了火车头奖杯、/P>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回望走过的路,黄涛攻坚探伤领域技术难题的信心坚如磐石。他说:“钢轨探伤的技术创新没有终点,也容不得一丝马虎,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

采访手记

路在脚下 梦在前方

20年与钢轨为伴,徒步检查线路近4万公里,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走中,黄涛始终践行着“干活不怕累、学习不言苦、技术不服输”的铮铮誓言,磨砺出了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走出了一条不断超越自我、勇攀技术高峰的奋斗之路、/P>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黄涛不仅自己牛,带出的团队同样牛!黄涛十分注重技能人才培养,并且以身作则做好传帮带,在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实践中淬炼出了宽广的胸怀和格局。在这一点上,黄涛更是显示出不凡的实力、/P>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黄涛心怀热爱和执着,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梦想的方向笃定前行,用奋斗足迹生动诠释了“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质朴道理。(贾国 强科 张鹏(/P>

责任编辑9span>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