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总兼职副主席中首次出现了一位农民工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巨晓林:/P>
全总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分别增?5.4%?3.5%:/P>
通过广泛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2015年和2016年,增加农民工会?000万人,农民工会员达到1.4亿人:/P>
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2016年共?80多万家企业开展了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8000多万人;
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由全总本级集?%,把其中?0%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重点投向基层工会…?/P>
数字是枯燥的,但其背后的时代寓意却是如此深刻——改革创新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向着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目标,工会改革创新持续深化、/P>
——强化优化职能,聚焦主责主业,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形成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P>
——加强分类指导,把重点放在为下级工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指导服务上,及时总结推广改革成功经验,推动工会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P>
——健全改革督查机制,强化跟踪问效,采取职工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完善改革效果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的获得感、认可度、/P>
——积极建设智慧工会,完善工会基础数据库,促进互联网和工会工作融合发展,构建网上工作平台,推动工会工作“触网入云”、/P>
——坚持大抓基层、向基层延伸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一线?020年,全总对乡镇(街道)工会专项补助经费1.57亿元,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补?.36亿元,年度新增社会化工会工作?357人,目前累计?1101人、/P>
——持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下大气力做好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约送餐员等新业态就业人员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使基层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P>
——深化工会企事业单位改革,落实工人文化宫、工人疗休养院清理整改方案,进一步强化工会资产服务职工效能、/P>
改革结出的累累硕果,让工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如今,中国工会已经拥有3亿会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党的工运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P>
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
1920年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李启汉办了一所工人半日学校,地址就选在上海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P>
为吸引工人入学,湖南人李启汉学着用上海话与工人谈心,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得知工人每天的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只对能使自己稍放松的文娱活动有兴趣,他提出在寒假期间将半日学校暂时改成工人游艺会,购买留声机放唱片给工人听,组织工人踢足球,在活动中传播革命思想。这所学校备受工人欢迎?921?月,改名为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重新开办时,竟吸引?00多人报名入学、/P>
当历史的书页翻过100个篇章,时代变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未改变、/P>
2021?月,一项聚焦一线职工的大行动在工会最高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启动——全总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首批选派?0人分15路到各地开展蹲点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应对新形势下工作中的新挑战,到基层寻找经验和解决办法,并帮助基层工会和一线职工解决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P>
为了听到职工们的真实想法,有的蹲点工作组采取暗访的方式,有的直接走进企业车间当工人。而在全总带动下,全国工会系统蹲点活动广泛铺开,一大批工会干部走进工厂车间、园区街道,与职工融在一起,干在一处、/P>
如果说,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必须坚持的工作方法;那么,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就是工会干部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P>
自工会改革启动后,各地纷纷建立起基层联系点、调查研究、基层挂职任职、定期接待群众来访、谈心和征求意见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全总党组所有成员都确定?个县级工会和1个企业工会作为联系点,轻车简从下沉到基层,了解实情和职工诉求、/P>
许多地方工会还把机关干部直接联系职工群众和基层联系点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内容,推进工会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P>
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工会纷纷探索建立起工会服务职工满意度评价制度、/P>
2021??1日,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总结表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传出的一个消息引起关注:全总邀请第三方对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进行了评估,对抽样?.2万户困难职工社会心理测试显示,在满分?0分的基础上,困难职工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值平均达?.81分,对工会开展解困脱困工作的平均社会公众满意度为9.54分,职工认可“生活将会越来越好”平均值达?.72分、/P>
当工会的一个个举措在职工心中打出高分时,也有效架起了一座党和职工群众的“连心桥”、/P>
多年来,各级工会努力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中开拓创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P>
如今,了解职工、贴近职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有了许多新途径。比如,做实工会“互联网+”普惠性服务,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发挥工会系统近万个新媒体账号作用,充分发挥互联网社会动员功能,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建起“劳动者港湾”、爱心驿站等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并借助这一平台,点对点宣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普及工会专业知识,聆听职工建议、/P>
工会只有心中装着职工,关心职工哪怕最微小的困难,大处着眼、小事做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看得见身影、听得到声音、发挥出作用,才能使工会组织取得职工群众的信赖、/P>
100年来,中国工会像一条纽带,把工人阶级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像一座学校,向广大职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升着职工建功立业的能力素质;像一个家,通过一系列温暖举措,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P>
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中国工会百年坚守、初心依旧。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干/FONT>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