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招募连夜集结,走街串巷入户上门,70名上海市总工会机关志愿者增援地区抗原检测 - 工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凌晨招募连夜集结,走街串巷入户上门,70名上海市总工会机关志愿者增援地区抗原检测

来源:中工网
2022-03-30 20:43

  疫情就是命令。3月26日凌晨,接到市委组织部和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增援黄浦和杨浦的招募通知,上海市总机关直属机关党委连夜布置工作任务,120多名市总机关系统干部职工踊跃报名。早上九点,一支70人的顶岗志愿者队伍集结完毕,兵分多路,为黄浦区部分社区居民和商场商铺工作人员开展抗原检测志愿服务,另有53人充实到杨浦区疫情防控增援队伍中。

  这些志愿者们,有的来自市总机关,也有来自各直属单位。他们是来自工会的志愿者,一线是他们的战场,穿上防护服,他们就与全市防疫工作者们共披战袍。

  “把我的名字写上”

  70人志愿者队伍这样诞生

  “把我的名字先写上吧!”3月26日一早看到志愿者征集通知时,来自市总工会研究室的张敏首先给自己报了名——虽然不符合居住在黄浦、徐汇的优先条件,超过45岁的她还是没有犹豫。“部门里很多同志都因为社区封控在家,我想的是,先把我的名字写上,一旦有需要,我就去增援。”当天中午,张敏接到通知,下午一点半奔赴老西门街道曹家街居委会报到,她也即刻从长宁动身,一个小时后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和张敏一样,这次不少志愿者都是在26日当天上午看到的通知,此时距离志愿者工作开始已不到半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工会志愿者的凝聚力在这一刻得以体现:市工人文化宫10名、市总幼儿园14名、海鸥集团18名……一支支队伍在接力中成型,上海市职工技术协会的志愿者队伍分别来自普陀、宝山、闵行等地;市职工服务中心算上这次的12名志愿者,所有未经封控的同志都参与了志愿者工作。

  来自市工人文化宫的王圣麟报名后,一度因为年龄超过45岁成为替补,由于一名志愿者因突发状况无法赶来,王圣麟得以“转正”。中午12点接到电话通知时,距离集合时间仅一个小时的空隙。考虑到路上需40分钟,他挂上电话就准备出发,他的妻子趁他换衣服时给他煎了一个鸡蛋——这就是他当天的全部午饭,随后,火速出门。

  四面八方的增援,迎着召唤,向黄浦而来。

  据悉,此次市总工会机关系统共派出一支70人的志愿者队伍,分别奔赴黄浦区牌楼居委会、曹家街居委会、大林居委会、黄浦区市场监督局等地支援,配合做好核酸抗原检测指导服务。

  “困难,从进门开始”

  耐心打破心防,勇气战胜恐惧

  工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会面临着“门难进”的困境,而令人意想不到的,志愿者工作的难题,同样从“进门”就开始了。

  “我们支援的大林居委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商品住宅,也有老式住宅。其中老式住宅的情况相对更复杂,有独居老人,也有外来务工人员,要说服他们配合工作,需要很多耐心。”来自海鸥集团的胡文佳告诉记者,这次集团的18名志愿者,除1名支援杨浦外,其余的人都支援黄浦,分成不同小组上门派发抗原检测物品。“我曾遇到过一家两口都是80多岁老年人,他们不知道抗原检测,我先和老伯伯解释了一遍,但老奶奶没有听清,我又解释了一遍,还指导他们,才算完成检测,并不是发放了之。还有一家一开始是小朋友开的门,小朋友对穿着防护服的我们比较害怕,我们就逗逗他,哄哄他,给他壮胆,最终小朋友也完成了自测。”

  “在沟通的时候,耐心往往是很重要的。”来自市总工会财务资产管理部的徐冬梅,和来自市总工会宣教部的赵明、柴一森一组,负责在曹家街居委协助沟通和物品分发的工作。“当时就有一名老人,并不是很愿意做抗原测试,后来是赵明主动和他拉家常,用上海话和他拉近了距离,经过一次次反复沟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最终完成检测。没想到完成以后,这位老人也很为自己感到自豪,这让我们感受到,付出是有回报的。”

  在志愿者的工作过程中,危险也潜伏在身边,甚至不少志愿者经过的地方,就是密接、次密接居民的居住地。张敏回忆,在所有工作开始之前,志愿者们接受了较长时间的培训,包括防护服的穿脱、抗原检测的操作等。“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防疫的形势。”在为老西门街道曹家街居委会的居民提供抗原检测的过程中,她和志愿者小伙伴们面临的不仅有复杂的地形、居民的提问,也是对自己一次勇气的挑战:有的居民看不懂说明书,需要手把手教;有的居民第一次检测阳性,复检也需要志愿者配合;居委工作者每隔几分钟就会喷消毒水消杀……这些颇具风险的场景,在志愿者的眼里,只是应尽的工作而已。“当时,包括事后,大家都只是在平淡地讨论工作这件事本身,比如遇到了什么情况,该如何处理,并没有人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张敏说,这份经历连同与居委工作者的合作过程,让自己受益匪浅,“他们对基层的情况非常熟悉,我们平时总说工会干部要走进职工,做离职工最近的人,但是要真的做到像居委干部这么熟悉,还是要细致、细致、更细致。”她说,不光是在危机时刻,在平时也应这样走进职工队伍中,走在职工队伍前列,这是作为党员干部的天然责任,也应是工会干部的自然本色。

  “党徽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工作到最后一个检测完成

  来自市职工服务中心的卢贇在志愿服务时曾和配合的居委书记说,组织的命令高于一切,胸前的党徽是我们和一线工作者的共同语言,有任何困难都不要怕提出,大家一起就能完成。

  卢贇的同事崔健,是这次支援牌楼居委会的志愿者中年龄较大的一位。作为一名60后,她不经意间扛下了当中最重的活——当天,她和楼组长配合,为永惠大厦的近200户居民分发了检测用品。“大厦有27层楼,每层楼有6户,每一次敲开门,都要重复进行解释工作,还要核实住户信息,这些都是崔老师讲的。”卢贇告诉记者,原本考虑到崔老师的年纪,在分配工作时,也想照顾一下,但对当地的情况也并不熟悉。“所有人工作完成后,发现她还没有回来,直到她最后一个回来,我们才知道她那边任务这么重,而她中途都没有告诉我们。”

  短短一天的工作之前,志愿者们此前或许并不熟悉,但同样的目标、共同任务让大家聚在一起,在不断地磨合中,他们闪闪发光,也理解了彼此。

  在这次的志愿者工作中,工会人除了展现出韧劲外,他们联系群众的巧劲也得到了体现:在不少地形复杂的老弄堂、楼宇里,志愿者借助熟悉环境的楼组长、居民等指点,更容易摸清了底数,也通过一些“合理化建议”,提高工作效率。“刚接到分发检测物品的任务时,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工。”市职工技术协会的竺敏所在的团队,要在大林居委会的1000多户居民分发抗原“四件套”。“‘四件套’都是分别装在不同的箱子里的,携带并不方便。由于事先不知道具体任务,没有办法提前准备。还好有团队成员灵机一动,帮我们从沿街的商户那边要来了一些袋子,用于提前分装好检测用的‘四件套’,避免了搬着箱子爬上爬下的情况。”更让竺敏感动的是,商户们知道志愿者是为了防疫使用购物袋后,也特意多给了一些。

  从中午的集结,到晚上结束工作,每一个志愿者都有一个信念:完成所有的任务才能离开。来自市总工会幼儿园的志愿者们,是当天奋战到最晚的一支志愿者队伍,主要负责支援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瑞金路所、淮海中路所、南京东路所三个单位,为沿街商铺和商场餐饮工作人员提供核酸抗原检测指导。“我参与的是淮海中路到新天地段的志愿服务工作,第一批做完是晚上7点,简单吃了几口饭后,几支志愿者队伍合并后,又开始新一轮扫街,直到所有的任务完成,已经要晚上9点半。”来自市总工会幼儿园的杨琰告诉记者,整个片区非常大,职工都分布在不同的商户中,因此需要不停走动,期间由于身穿防护服,不能吃东西、喝水,能切身感受到防疫人员的辛苦。“我们团队里有很多是老师,在沟通的时候也发挥了老师的特长,把要求向职工进行了讲解,提高他们检测的效率。在一家咖啡店里面,我们还碰到一个聋哑职工,最终也是通过手势交流,顺利完成了检测。”

  “值得铭记的记忆”

  为所在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深深的口罩印痕,这是来自市工人文化宫志愿者顾嘉会这次志愿工作留下的“徽章”,但是,与自己的辛苦相比,一线社区工作者的辛劳更是留在了他们的心里,“很多与我们一起负责抗原检测的社区工作者已经一个月没有休息了,而且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休息。即使这样,他们在上门时,还是关心着居民的需求。真的很受感动,也希望大家对他们多一些理解。”

  周六完成志愿者的工作后,幼儿园的杨琰等老师也把这段经历在和学生视频的过程中分享,“我们告诉小朋友,大白衣服怎么穿,他们看到自己的老师做了这样的志愿者工作,特别高兴和自豪,把我们当做榜样。不少家长们也和我们反馈,觉得我们的行为就是一堂生动的示范课,很有教育意义。”

  “之前有段子说,没有做过什么事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对我们来说,没有穿过防护服就是不完整的。”胡文佳感叹,海鸥集团的志愿者们中,许多人是初次参加志愿者工作,但他们从未有过抱怨,而是流露出深深的自豪,他们都说,作为工会系统的青年党员,在上海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能够为所生活的城市,为社会献出一份力,这是一次值得铭记的记忆。

  (据劳动观察消息 劳动报记者张锐杰)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