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办学33年不求回 - 公益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公益办学33年不求回?/h1>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杨波的助学之路之三

来源9span>北京晚报
2021-12-23 15:49

  原标题:公益办学33年不求回报(主题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杨波的助学之路之三(副题)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杨波?988年捐助学至今33年,资助贫困子弟遍布全国17个省?00多个县?300多个村,培养资助和减免贫困子弟学费两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P>

  杨波为求学来到北京并创办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他坚持教学育人的教育方针,并立下“培养十万贫困子弟的宏愿”。“十万工程”是杨波的一个梦?3年前?2岁的杨波第一次为教育捐款?年后?6岁的他立下了这样一个志愿:要在有生之年培养和资助老少边穷地区?0万名学生。让老区的孩子们也能接受教育,给他们希望,是杨波一直奔走在公益路上的动力、/P>

  情系沂蒙 深入调研

  提起沂蒙山,大家都会想起那首悠扬婉转的《沂蒙山小调》。这片在中国东部的大山,与井冈山、延安一起被列为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杨波自从开展公益起,最想帮助的就是老区的孩子。他说:“这片土地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过巨大贡献,我特别希望为这里的人贡献绵薄之力。“/P>

  杨波带领考察人员多次前往临沂沂蒙山等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调研。他了解到,由于经济原因,有的家庭供不起孩子上学。同时,乡村学校师资短缺、教研落后,老师和孩子们的普法意识也有待增强。当地教育局有关领导向杨波提出,如果能让北京的专家、学者来到老区支教,会对当地教育发展有极大帮助。杨波当即决定回京后组织专家团队支援老区教育事业。“给他们切实需要的帮助,才能发挥公益的最大价值。”杨波如是说、/P>

  组织专家 支教老区

  回京后的杨波,把为老区输送专家支教一事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先后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以及北大附中、清华附中等学校的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并向大家介绍了老区的教育现状,也表达了自己想为老区做贡献的公益之心。专家们听后颇为感动,大家也纷纷表示愿意为老区的教育发展尽一己之力。很快,一?9人的“北京义务讲师团”成立,讲师团全部费用全部由杨波承担、/P>

  杨波回忆,讲师团最初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购买团体火车票时遇到了麻烦,铁路部门要求出示相关证明,否则无法购票。而对于杨波来说,讲师团仅是个人组织的公益团体,很难出具相关证明。在此期间,也有工作人员质疑杨波的动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哪来的钱做公益?但是杨波想到老区的孩子们渴望接受教育的眼神,他不想半途而废,于是,他鼓足勇气跑遍了有关部门协调此事,最终他的真诚感动了工作人员。就这样,杨波带着讲师团来到山东临沂,开始了第一次支教生涯、/P>

  在开往老区的列车上,支教团成员们发现,杨波给所有人购买了卧铺,只有自己坐在硬座的车厢里、/P>

  捐资助学 感动老区

  在沂蒙山区,杨波不仅带领讲师团义务讲学,还在当地筹办图书捐赠会,并出资资助十名贫困生。据了解,讲师团成员的食宿费、往返车费、象征性课酬费、以及捐助贫困子弟、捐赠图书资料的全部六万元费用都由杨波一人承担。受资助的学生家长见到杨波时感到十分诧异,本以为资助孩子的是百万富翁,却没想到竟是一个裤子上还打着补丁的“寒酸书生”。受助者眼里充满了泪水,哽咽地说道:“您的这份爱心难能可贵。“/P>

  讲学结束离开沂蒙山时,当地干部群众依依不舍地为讲师团成员送行,他们赠给杨波一块牌匾:“功留沂蒙”。杨波看到大家对自己公益行为的认可,更加坚定了他为老区捐资助学的决心。他向送行的人承诺:“这次来沂蒙山讲学,仅仅只是支持沂蒙山教育发展的开始,今后自己会竭尽全力为沂蒙山革命老区贡献绵薄之力。“/P>

责任编辑9span>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