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e网评]“水氢发动机”,到底注了多少“水”?-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e网评

[工人日报e网评]“水氢发动机”,到底注了多少“水”?

2019-05-28 07:21:00  来源: 中工网

文/龚先生

  5月26日,河南南阳高新区管委会就该区与青年汽车项目合作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说明称,“水氢发动机汽车”定型量产还需改进完善;社会各界关注的40亿元投资就用于该产业园建设,目前项目尚未立项,没有实质性启动,不存在40亿元投资问题。

  周末发布声明,说明当地切实感受到了舆论带来的压力。

01

  事情还得从5月23日说起。当天《南阳日报》刊发报道“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称“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报道立即引来一片质疑声。

  据当事集团董事长庞青年称,“水氢发动机汽车”技术的基本路径是“水变氢,氢变电”,水灌入水解制氢装置后,和铝等原材料进行化学反应后生成氢,继而成为汽车行进的能量。

  话虽然说得高深莫测,但与百姓理解的“水变油”相去无几。

  “水变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连该集团水氢项目技术负责人也不得不承认,目前为止“水氢发动机”的成本要比油贵3~5倍。

  而学界早已证实,“水氢发动机汽车”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不合算,运用到民用领域几无可能。

  清醒的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云敛云舒:目前太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1、水制氢气要快速要经济要环保。2、氢气的储存和使用要安全要便捷。理论上非常美好,要实现,道阻且长。

  @倾卿: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就和我们说,氢气虽然是非常好的能源,无污染,能量多,但是其制备却要耗费很多资金能源,以现有技术,根本无法在环保节约的前提下使用氢气能源。得不偿失。

02

  已经证伪的项目,有关方面为何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也许“高新技术”的包装很迷惑人。

“水变油”的事,多数人知道是一个可行性不强的项目。但如果加上神秘材料催化剂、纳米材料等包装,很多人都会变成“皇帝新装”的围观者,唯恐自己变成“不识货”的那一个。

  @正人力天:但凡有点物理化学常识的,都不会把水氢发动机和“永动机”混为一谈,毕竟制氢不复杂,我们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它的商业化怎么实现,如果制氢成本没有经济性,那就没有创新和突破一说。

  @常异-断鸿:制取氢耗费的能量比氢燃烧释放的能量要高,除非能找到催化剂用太阳能制取氢,否则免谈。

想来,政府部门的官员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上都是专家,但在一些重大项目的设计和启动上,如果不能三思而后行、多多求教于方家,可能就会给未来埋下重大隐患。

03

  在这样一起全国瞩目的事件中,即使“水氢发动机汽车”没有实质性启动、不存在40亿元投资问题,但政府公信力的透支,这种无形损失又该由谁来背锅呢?

  如果没有这次舆论的曝光和发酵,当地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又会走向何方呢?

  据央视报道,涉事企业曾经在山东济南、泰安,江苏连云港、贵州六盘水等多地,以汽车整车、零部件为名头,给地方政府画下过数百亿的大饼,但这些项目大多以烂尾告终。而涉事集团从2014年至今,因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被多地法院30多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集团法定代表人有20多次被多地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如此合作方,该是地方政府避之不及的吧?怎会有勇气迎头而上?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和官员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重点“围猎”对象。而地方上从来也不乏鼓唇摇舌、偷天换日之士。

如此情形之下,如何让地方招商引资不被某些别有用心者带进沟里、坑里,十分考验相关地方的站位与智慧。

04

  @皇家地理学会:社会对这样的事保持警惕和苛刻态度是必要的,这条新闻引发舆论风暴说明当代中国社会的机体是健康的。高校扩招20年了,再放“亩产二十万斤”那样哗众取宠的“卫星”,难度已经很大了。

  “水氢发动机汽车”事件曝出后,深感“智商受辱”的网友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加以戏谑。

一位智者入世的地方,确实需要反思此事件深层次的问题。对更多同样面临发展焦虑的地方,也是如此。

编辑: 李学平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