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细节可能决定 你的健康甚至生命-中工体育-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打工

中工体育

健身

这些小细节可能决定 你的健康甚至生命

2018-07-19 07:30:54 杭州日报

  见习记者 奚源

  对于杭州的业余球友来说,上周有一件让人扼腕叹息的事一直萦绕在心中,说的就是一位在城北西田城球场踢球的球友在无对抗的情况下猝死。一时间,关于如何防止运动性猝死以及其他运动性伤病的话题再次被人热议。但很多人对于运动中的一些小细节,并不是非常在意。而这些细节,有时候恰恰与你能否健康地运动,甚至是你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不注意热身和保护

  那伤病就离你不远了

  如果你是一个足球运动爱好者,那么对这样的画面一定不会陌生——大家约好了6点半开始的球局,到了6点29分,还有人姗姗来迟。于是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催促道:“赶紧上场,就差你了。”于是你急匆匆地换好衣服和鞋,直接开踢。如果这样的情况是常态,那么你就要注意,伤病离你不远了。

  浙江高斯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远从事医疗和运动防护产品行业十几年,他告诉记者,“有的人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好,有的是嫌麻烦,平时运动从来不做热身、恢复,更不用说是一些保护措施,长此以往,不仅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一旦肌肉、韧带等遇到严重的伤情,很可能无法恢复到健康的状态。特别是像足球这样参与人群比较多的项目,做好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时的保护和运动后的放松三个环节,非常有必要。”

  以足球运动为例,一般最基本的热身方式不外乎慢跑、压腿、拉伸和活动关节等,一般业余爱好者做完一整套热身运动最多不过10到15分钟。此外,按照国际上对于足球运动防护最基本的要求,除了必备的护腿板等项目专有保护装备外,还有弹力绷带、护踝以及肌贴等装备。而在对杭州主城区的五座球场里经常踢球的球友调查了解中,记者发现,以五人制球场一场三组共15个人为单位,每次踢球都有热身习惯,并在踢球时使用保护装备的球友,大概只有不到一半。

  除了平时的球友包场踢球外,一些业余比赛里选手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临安区足球协会秘书长魏冬冬告诉记者,现在协会组织的很多比赛都会在竞赛规程中提醒参赛队提前到场,做好热身,带好必要的防护装备,但除了护腿板和球鞋类型是比赛组织方必须负责监督外,其他的一些防护装备只能做到提醒,用不用全看自觉。多年下来,协会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的统计,有防护习惯的人明显比没有的受伤概率要小很多,即便伤了,伤情也比较轻,恢复得也快。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从细节做起让危险远离

  如果说各种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属于“小病”的话,运动性猝死就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大病”。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薛亮告诉记者,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可以分为心源性和脑源性,其中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90%左右。

  对于猝死,以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做出非常准确的预判,不管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面临的危险几率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普通人运动还是运动员训练比赛,都要讲求尺度和方式。薛亮建议,普通人健身,一定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量。如果最近身体很疲劳,最好减少剧烈运动,一旦感觉胸闷、缺氧、头晕、背部有放射性疼痛,应马上停止运动并到医院进行检查。“运动性猝死多出现在跑步、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项目中,尤其是那些平日缺少锻炼,或者是锻炼不规律的人群。当下正是三伏天,即便是入夜后,室外气温依旧很高。因为天气热,全身血管会扩张,血流加快,心脏为了跟上新陈代谢的步伐不得不加大泵血量、加快泵血速度,这种情况对心脏来说在超负荷工作,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几率非常大。特别是那些不做热身就匆匆上场运动的人,更是容易发生意外的重点人群。”薛亮说。

  对于那些因为运动风险,而选择放弃运动的人。薛亮表示,也没有必要“谈虎色变”,只要在运动前做好运动风险的评估,运动中做好运动风险防范,运动依旧是安全有效的。“首先每个人要充分了解到自身健康状况,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如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别小心。另外,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定期做心血管意外风险评估。目前所有三甲以上的医院心血管内科都有提供这样的服务,然后根据评估级别请专业的人士定制科学健身的‘处方’,从而预测自己的运动风险。”

编辑: 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吉林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职工组开赛

  • 优势栏目

    2018中国·青海高原国际攀岩大师赛落幕

  • 优势栏目

    “战车”熄火 回炉重造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