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最佳防癌抗癌“良药”-中工体育-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打工

中工体育

健身

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最佳防癌抗癌“良药”

2018-07-11 13:47:42 扬子晚报

  发病前十位

恶性肿瘤的构成

  乳腺癌 肺癌 结直肠癌 胃癌 甲状腺癌 宫颈癌 肝癌 食管癌 子宫恶性肿瘤 卵巢癌

  20.27%

  19.02%

  13.66%

  12.77%

  8.50%

  2.47%

  2.40%

  2.11%

  2.08%

  2.00%

  肺

  胃

  肝脏

  食管

  结直肠

  膀胱

  前列腺

  淋巴瘤

  脑,神经系统

  胰腺

  17.07%

  14.04%

  9.08%

  7.85%

  6.63%

  6.16%

  5.81%

  4.93%

  3.79%

  3.06%

  癌症是一种尚未被完全攻克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往往因为昂贵的治疗费用而严重消耗人们的家产以及社会资源,靶向药物作为现在和未来治疗癌症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研发成本巨大以及专利保护,使得普通大众根本无力承受靶向药物的巨额医药费……正在公映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部电影可以说直戳医疗卫生事业的痛处,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深思和讨论。看过该电影,一方面唏嘘里面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也让人真真正正地感受到,相比金钱财富,健康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癌症报告2014》指出,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种恶性肿瘤中,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而根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1万人诊断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与2012年相比,癌症新发人数继续上升,从358万增加到368万,增幅3%。

  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口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无论城乡,恶性肿瘤都位居中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其次才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的总体影响将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打击最大。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运动缺乏、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导致中国人患癌症的数量仍然在增长。

  预防癌症,运动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的确到目前为止,癌症仍然是一种非常复杂、治疗效果有限、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越来越成为一种可治、可防的慢性疾病。当然,如何能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患癌症,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希望看到的。根据我们现有的认知以及科学家的不懈研究,可以肯定以及确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预防癌症的利器之一——那就是运动。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医学杂志·内科》2016年5月发表了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144万人群进行了跨越18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锻炼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的发病率,分别为食管癌(42%),肝癌(27%)、肺癌(26%)、肾癌(23%)、胃癌(22%)、子宫内膜癌(21%)、白血病(20%)、骨髓瘤(17%)、结肠癌(16%)、脑癌(15%)、直肠癌(13%)、膀胱癌(13%)、乳腺癌(10%)。也就是说,中国发病排在前10位的癌症,有8种都可以通过运动获得显著益处。

  是不是要通过非常辛苦、高强度的锻炼才能预防癌症呢?当然不是的,按照美国运动医学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统一观点,只要每周积累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大强度运动,同时每周进行2次力量性锻炼就足以有益健康。

  步行就是一种典型的中等强度活动,而跑步则是一种大强度活动,这也就意味着每周步行达到150分钟,或者跑步达到75分钟就很不错啦!当然,除了有氧运动,也不要忽略每周要进行2次力量性运动,怎样实现呢,你可以到健身房举铁,或者进行碎片化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1 2 共2页

编辑: 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战车”熄火 回炉重造

  • 优势栏目

    钢铁意志 “战车”重铸

  • 优势栏目

    全民健身嘉年华在昆明开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